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共辖43个区、县(市),总人口3002万人,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是中国中西部最大的一座大都市。
重庆历史悠久,曾三次建都。公元前11世纪,是古代巴国都城;元朝末年是大夏国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时的首都。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为西南军政委员会所在地,重庆被定为中央直辖市邓小平,贺龙等领导同志为建设新重庆打下了坚实基础。1983年3月3日,重庆被国务院定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1997年3月14日,重庆再次被中央定为直辖市。
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城,山环水绕,别有风光。人们在欣赏大自然山水风光是常说:“有山无水不秀,有水无山不壮”。山城重庆被两江环抱,三面濒水。城在山上,水环山城,山高水低,居高临下,自成天险。依山而建的街衢 ,回峦旋峰,立体擎天。山水相连,江山相映,山即是城,成即是山,给人以强烈的立体印象。清末文人张之洞赞道:“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形象地描述了重庆山城在地理上的磅礴气势。
重庆山城的建筑最具特色,俗语道:“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楼在岩上建,车在山上奔;门多隧道多,桥美壮山城。”整个重庆城依山造势,市区街道沿江顺山而建,街道曲曲弯弯,环山绕水,随山而上,有的楼房险踞悬崖,有的高楼直指云霄,有的民居临江映水,使这个大都市的建筑别有韵味。显得钟灵毓秀,壮美雄伟。现而今,重庆城的老式房屋一天天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如林的高楼拔地而起,是重庆成充满了生计与活力。山城重庆在建筑史上另一道独特的风景马厩市古代为了安全和防卫的需要,修建了很多“门”。在明朝初年就修建17座城门,为“九开八闭”,象征“九宫八卦”,有九座城门可供人们进出,它们是:朝天门、东水门、太平门、储奇门、金紫门、南纪门、千厮门、临江门和通远门。另八门是徒有虚门而不开,它们是:翠微门、金汤门、人和门、凤凰门、太安门、定远门、洪崖门、西水门。重庆人在山城建设上敢想、敢做、敢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让游人称赞的还有洞多、桥美,“洞连着城,桥连着山”,这是山城交通的一大特色。在城区有“八一隧道”、“南坪隧道”、“黄沙溪隧道”、“朝天门隧道”、“歌乐山隧道”、“缙云山隧道”等。同时,重庆人还大胆地引进水上飞船,每天有数十艘“水翼艇”早常见的重庆段水域往返飞驰,实现了数百里川江翌日还的梦想,江面上呈现出百舸争流,热闹非凡的景象。
“雾都”,这是山城重庆独特的自然气候经管,令游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和神往。山城经常是日晴夜雨,深秋冬季多雾。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中两处用到“巴山夜雨”,可见历来“巴山夜雨”给人们印象之深。重庆雨量丰富,空气湿润,经常有雾,浓雾迷天,浑浑茫茫,屋宇遮没,山色尽消,江岸不分,景物不辨摸索仪有“雾重庆”之称。俗话说:“一方土养一方人”,重庆这地方人杰地灵,从大山中走出了聂荣臻、刘伯承、杨尚昆、邓小平。凡到重庆旅游的中外游客,都称赞重庆人豪爽,姑娘们漂亮,小伙子潇洒,着也许是托山城风水之灵,也许是巴山夜雨滋润的结果。特别是重庆的“川妹子”在全国都有点名气,身材苗条,性格泼辣,做事利索,聪慧伶俐全国许多企业到重庆来聘请“川妹子”去工作。人们都说“重庆妹敢穿,领导着时装新潮流”。
重庆独特的饮食文化使游人叫绝。人们常说:“饮食是乡情,是故乡的灵魂。”凡是远离故土的人,总忘不了故乡那些叫人嘴馋的美食。重庆的川菜最具特色,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是五湖四海的人一吃就上瘾,一吃就忘不掉。川菜的23中味型中,麻辣味占7种味型,特别能刺激人们的食欲,只要一品尝,顿时味觉大开。重庆的川菜既古老又年轻,每隔二三年,就有一些令人叫绝的创新菜品上市,一夜之间就出现在全程的街头巷尾,使人们大饱口服。如90年代初创新的“啤酒鸭”和“辣子鸡”,使人们食欲大开;三四年前出现的“泉水鸡”、“花江狗肉”,也使人们交口称赞;近年又推出了“乌江鱼”、“烧鸡公”仍然身手人们推崇。特别是“重庆火锅”,在餐桌上更是长盛不衰,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没有吃过。到过山城的外地人,恐怕极少有人不去品尝一下着名声远播的“重庆火锅”。许多海内外游客说:“到重庆不吃火锅,等于没到重庆。”
重庆的夜景,“疑是银河落九天”。现在我们站在重庆市区最高处的鹅岭公园的两江亭上,整个山城尽收眼底。夜幕降临的山城,灯光勾勒出山城的轮廓,彩色之光把一个大山城照射得华光四射,重庆成了一座不夜之城。曾有人写道:“天下夜景在渝洲,此景只应天上有;万家灯火不夜城,乡情浓浓享不够
打开中国的经济版图,就会发现由南到北,依次排列着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重庆不仅是中国大西南的核心,也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恒河流域通向扬子江流域,甚至是南亚、中东、非洲、欧洲通往中国“三极”的枢纽;从1938年到1945年,在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岁月里,重庆也曾经是中国战时首都。1997年3月14日,中央政府确定重庆为直辖市。2007年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明确重庆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城乡统筹的特大型城市。十七大后,中央政治局委员薄熙来领导重庆,这是有史以来,重庆政治待遇上的一个高峰。
重庆,你为什么存在?这次我在再次踏上重庆的土地,眺望山城的万家灯火,不禁让思想一路奔跑开去。
关于重庆的地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是这样表达的: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发挥重要作用。现在,长江下游的上海已经振兴,成为公认的经济中心。重庆作为未来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应有与上海类似的、可以有所呼应的产业集群和集散功能。特别是重庆作为中国大陆经济版图的中心地带,地位东部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启东启西,南北传递,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如果从中国西南部的国际竞争格局上看,重庆以西南重镇的地位,可以上北京,进上海、下广州 连接东南沿海;向西向南,对外可以直达河内、曼谷、仰光和加尔各达,成为连接东亚、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洋的枢纽。特别是从国家安全来看,重庆是第三座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中转站。大陆桥是连接两大海洋之间的陆上通道,一般是指连接两端海港的大铁道。事实上,建设一条以重庆为重要枢纽的“太平洋---印度洋”大陆桥已提上议事日程。在2006年11月29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第一次提到了金融和石油两大国家经济安全概念。中国经济安全的需要,建设面向印度洋的西南大通道,重庆的崛起是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