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艺术家到“人体”艺术家:浅谈“艳照门”事件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


 

20082月,中国暴发了史上涉及范围最广、杀伤力最强的爆炸性娱乐事件。而本次事件的一号男主角,陈冠希也因此从“人民的艺术家”嬗变成“人体的艺术家”进而隐退演艺界。

注意,这里我使用的是“嬗变”,而不是“蜕变”或“坠落”之类的词。这是因为“嬗变”是个中性词,在这个昙花一现的快餐时代,虽然艳照门事件不足两三个月时间就被世人所遗忘,但截止目前,尚未能有盖棺之说。何况,我本人也无法判断,陈的行为是否就是“蜕变”或“坠落”。因此,还是“嬗变”这个中性词用得安全一点。

在现代,任何事件,都是轰轰隆隆地来,然后就再也无人提及,论战或争论,学术或娱乐,大抵如此而已,连最后的谁对谁错都没有定论。这是中国人缺乏价值判断、自我迷失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80后,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希望能对本次事件进行及时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因为我们老是被媒体批评为“缺少判断的一代”。同时也是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抛板砖,引玉石”。

一、说到价值判断,我更原意把眼光放的长一些。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审视,不难发现,类似的艳照门事件比比皆是。从太史公写“廖嫒的性器可以专车”,到孔子的子见南子,到乾隆三下江南,再到西门庆和唐伯虎,人才辈出。而每一次与情色有关的事件,都成为人们的谈资,成为历代文人(特别是像史马迁这样的八卦级历史小说家和南陵笑笑生这样的色情小说家)重要创作素材。因此,提供可供借鉴的案例,这是陈冠希及其“艳照门”事件给我们带来的第一条重要意义。

二、事实上,“艳照门”这件事已经超越了娱乐事件本身,进而涉及到法律、道德伦理领域。又由于,该事件通过互联网,因此,基于互联网的传播等相关话题,也成了讨论之列。在整个事件进程中,许多根本与艳照门八杆子打不到边的人也因为传播艳照进了号子。(有一河南女的因为在网上上传艳照被判了八年,真它妈的离谱!),原因很简单,根据中国的法律,传播200张以上色情图片的,就会被判刑。而艳照门的素材库十分丰富,达500多张。

因此,艳照门事件,成为我们完善法律体系,构建道德体系的重要的进程之一。同时也强化了国人的版权意识。告诉人们,要传也要点对点传,而且一次最好是199张。

三、本次事件考察了中国人的道德底线。据说艳照门的照片都是非常有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性的,无论是拍摄角度的选取还是平光白光的运用,都很考究。撇开摄影者杰出的技术水准不谈,这里,我们可以把艳照门事件看成是一种类似于股市大盘的“探底”行为。4000点你就叫受不了了,现在跌到3000点你还不是照样身体倍棒吃饭倍香吗(注:20084月,中国泸A大盘跌破3000点,中石油跌破发行价)?!还有阿娇,2005年人家专业摄影师偷拍个走光照你都叫受不了,还向媒体和人民诉苦博得同情,那陈冠希这么业余的人体艺术爱好者拍你你怎么就不叫委曲了啊?!

因为,通过艳照门事件加强了人民对类似“艳照门”这类事件的免疫力,有效防止了道德底线大山崩溃。在一个以经济为导向的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当然,我不是批判以经济建议为中心啊),无论是“很黄很暴力”,还是“很黑很后台”,人民都能照样安居乐业,过着“很好很强大”的幸福生活。

四、包括本人在内,对《雪山飞狐》中的阿娇喜欢的不行。自从“艳照门”事件发生后,许多尚处于青春期的小朋友对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转变了看法,网上甚至出现了抵制艳照门涉及者的专门网站。这说明,大家已经开始理性对待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了,有效防止了港台偶象对青少年的毒害。艳照门的功效不亚于八十年代,诗人海子卧轨自杀给当时的理想主义者造成的毁灭性冲击。

五、通过艳照门事件,再次告诫我们,电脑送修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另外,各种移动存储设备,如DVDU盘、SD卡等,也应该妥善保管,否则后果不甚设想。(具体下场可参考《我叫刘跃进》)

六、价值判断多元化。通过艳照门事件,我们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虽然明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但明星也是普通人中的一员。过多的涉足私人领域,就会形成具有的、极其变态的伤害。在整个“艳照门”事件中,最难能可贵的一种声音就是:人们也开始觉得,艳照门中的陈冠希和张柏芝、阿娇都是受害者。这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开始考虑对个体生命的选择的尊重。人家也不违反“性学三原则”,即在私人空间(私密性)、少于三人(非群体性)、平等自愿(非交易性),你干嘛搞得人家妻离子散呢?

七、通过艳照门事件,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艳照门案发后,陈冠希唯一公开的场合露面,是通过一家外国网站进行的英文演说。这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用英文道歉,可以脱离汉语文化,有效的减缓语境文化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演讲内容还可以被选为托福完形填空,成为公关学的经典案例。(具体参考网上的相关报道)

其实,纵观整个艳照门事件,它的发生在今天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的。笔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学习过一段时间有关工伤事件发生的理论,叫作“时空双轨理论”,基本理念是所有的工伤事故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因可查,并且,在发生之前会有许多征兆。

大家回想一下,在艳照门事件之前的许多可以引申的案例。从美国总统到港台艺人,从张珏性丑闻到政界丑闻,一波比一波凶,一波比一波八卦,而后又发现每一波八卦都是真实的。这些案例,都可以看作是“艳照门”事件的有效铺垫。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中极其重要的一年(其实哪一年都挺重要的),在互联网领域,涉及版权和点对点传播的许多问题需要讨论;在道德领域,有关新生代的道德标准需要重建,在法律领域,有关个人隐私和性的方面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许多学术领域,有人希望像易中天和于丹一样能参与大众的热点讨论或是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媒体,这个无所不能的领域,在经历了让人压抑的十七大报道后,也像放出囚的野兽般,急需下一轮八卦热点来缓解心理疲劳。

又有良好的基本面支撑,又有政策面作支持,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所有的因素,都已在弦上。在这个乏善可陈的时代里,无论是娱乐界、学术界,还是普通大众,都已尽最大的努力,调整姿态,作好了迎接下一波狂欢的准备。但是,突破口,突破口,突破口在哪里呢?

20081月的某一天,离性丑闻女主角张珏的出版图书还有负432天,离超级女生发生枪击事件还有负785天,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里和莱温丝基乱搞还有负1432天,离台湾绯闻议员璩美凤性爱光碟现广州还有负1123天,而离江南才子——被人称道的唐三寅唐伯虎泡妞更加遥远——当一个名叫陈冠希的香港艺人把电脑送去修理的刹那,在东方大国,这个古老的农耕讲文明大地的上空,闪现一道奇异的光。艳照门事件就此肇始。

2008年,人民需要娱乐。人民需要事件。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