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写完《中国保健行业何时触底反弹》一文,今早就见到平安保险入股慈铭健康体检的新闻见报(详见附录链结),在慈铭健康体检与中国人寿合作搁浅之后,平安乘虚而入,“绕道”抢筹,颇有看头。
看点一:率先打出“健康管理”旗帜的“健康体检”在风投多极火箭推动下,似乎已到了冲破极限的前夜,在创业板开闸的历史机遇下,有平安保险护法,看来上市只是迟早的事情了。但尽管能够上市圈钱脱壳,“健康体检”是否能够把“烧钱游戏”变成“摇钱树”,在中国市场上形成可全国复制的盈利模式,笔者姑且存疑。是“春动”还是“蠢动”,让时间去检验吧。
看点二:为什么平安还要“绕道”?有了新欢,就把初恋情人——人寿贬损了一通,人心不古。说实话,人寿很无辜。不是人家人寿变了心,完全是因为保监会“父母大人”不点头这门婚事。平安与人寿不过同门兄弟,平安与慈铭的结合保监会批准了吗?没有!还是平安这小兄弟脑瓜灵活,“与人寿之前的谈判不同,此次平安绕过了保监会。据了解,平安集团的各项投资都是通过旗下信托公司进行,不需保监会批复”。看到了,哪里是明媒正娶,完全是“私奔”的套路,平安不过第三者插足,“抢筹”,至于慈铭,老大不行,老二也不错,毕竟戏要演下去,不能冷了场子。
看点三:为什么保监会“父母大人”不同意呢?“2006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这就奇了怪啦!莫非慈铭健康体检不属于医疗机构,“身份”不正?这里面大有文章。这里顺便插上一个小曲,为什么中国股市“雪崩”政府却“动口不动手”,而美国所谓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裁判却急着下场帮着踢球?盖因为中国股市套住的绝大部分属于“闲钱”,不套在股市,就进银行,或者又会给楼市添乱,中国人进股市不过是变着法地储蓄。但美国人是透支过日子,次贷危机深不见底,支付危机紧接发生,如果股市再深跌,养老金大幅缩水,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医疗养老保险有全面崩盘的危险,政府哪里还坐得住?中国社保基金早在去年5000点上方社论一片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鼓声中退场了,股市大跌正好给红彤彤的投资和物价降温,又能防范大的世界性的危机发生,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万一真的危机发生了,政府的手段海了去。插这个小曲是想说明,作为担负国人养老后盾的保险公司应有稳健经营的起码觉悟,而不适宜一门心思琢磨着怎样拿大篮子筹钱,抄欧美资本老手的底,十倍速成长。如果一个所谓中国的保险公司,每天在高速路上超车,遇着红灯绕道,离实业很远,离风投很近,离老百姓很远,离国际化很近,我确实怀疑速配私奔婚姻的诚意和日后是否有长远幸福的家庭生活。很可能我整个一思路就是多虑,因为人家也许就是玩一票,本来就是“一夜情”,哪里想过什么天长地久,这种事轮不到“精算师”把关,是基金经理的拍的脑袋,输赢都是基民、股民买单,不整点事出来,怎么好意思拿高薪呢?
链结:中国平安:“绕道”入股慈铭
昨天,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平安保险低调地与国内最大的体检管理集团慈铭集团签订了投资合作协定。这是保险行业与医疗行业的首次联姻。
2006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当年8月,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开始与慈铭体检谈判入股事宜,然而此项合作久久未果。2007年7月,双方对外宣布合作入股失败,并称失败原因是因为合作没有得到保监会的批复。
“人寿的胃口也太大了一点。”慈铭内部人士当时对记者说,其实当时他们和人寿谈判只是想通过入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因为人寿的客户群是体检机构的客户基础,但没想到人寿提出控股,这让慈铭难以接受。
慈铭集团成立于2000年,
与人寿之前的谈判不同,此次平安绕过了保监会。据了解,平安集团的各项投资都是通过旗下信托公司进行,不需保监会批复。
“去年9月我们开始与平安接触,双方谈判非常顺利。”慈铭集团董事长韩小红说。
鼎辉有关负责人在此次签约平安时对记者表示,鼎辉本身就是风险投资公司,慈铭的发展并不缺现金流,之所以出让股份给平安看中的其实就是保险公司产业链与体检机构的重合。“平安入股慈铭,对于鼎辉来说也是忍痛割爱。”
但在签约现场,平安拒绝接受任何媒体采访,而合作方都表示不方便透露入股股份和投资金额。鼎辉有关负责人透露,“入股后鼎辉的股份从40%稀释到30%多。”
而慈铭集团董事长韩小红对记者表示:“平安入股后慈铭依然保持绝对控股权(51%)。”据慈铭介绍,目前体检医院在全国布局已经覆盖大中城市,财务各项指标也符合A股上市计划。“目前只是具体时间表还没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