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失去合同订单的潜在因素
诊断症状:
- |
公司与客户之间产生矛盾; |
- |
在如下诸类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例如:产品的定价、质量、交货时间; |
- |
采购方拒绝支付,同时因合同违约而引发法律诉讼官司; |
- |
竞争对手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或生产同类的产品或服务。 |
原因:
- |
由于缺乏专业技巧和技术人员,公司不具备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 |
- |
由于行政经费预算的削减,或政策的不稳定性,使得政府的合同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稳定性; |
- |
价格计算不准确; |
- |
质量管理控制水平差; |
- |
对客户或供应商的交货或采购承诺未能兑现; |
- |
公司经济状况不好导致订单取消; |
- |
其他公司以强硬的竞争手段夺走合同; |
- |
公司管理层缺乏设备和技术能力生产所需产品,或兑现所承诺的服务。 |
问题解析:用贡献边际分析方法制定价格政策将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谈判有帮助。通常在生意淡季才会出现这种状况;在此种情况下,不妨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再多争取一些合同订单,用于覆盖公司的全部变动成本,同时创造部分贡献值,承担一些固定成本、生成部分利润;这样的组合竞标方式也许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改善有利。明确掌握公司的变动和固定成本信息是准确制定竞标价格决策的根本前提。
修补措施:
- |
当公司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时,使用相关成本分析法(即:与某个特定的决策相关的成本因素)来确定一个合同竞标的价格。通常,公司生产能力过剩时,固定成本总额与合同竞标价格无关。从表面看,某个合同订单可能显示亏损;因为公司的总成本(即:变动+固定成本的总额)大于总营业收入。但是,只要该订单合同能创造贡献边际(即:总营业收入大于变动成本),该合同即可视为可接受,因为固定成本在此时的增加为“零”,同时公司有部分盈利。 |
- |
如果公司管理层认为本身不具备合同所需产品的技术能力或设备,则可以通过合同分包的形式将已签约业务转包给其他承包商。 |
预防手段:
- |
强化产品质量检验手段,确保所有在制产品达到品质要求; |
- |
增派人员及时确认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准时交付给客户; |
- |
使客户随时了解公司可能遇到的不测情形或无法避免的瓶颈因素; |
- |
就任何有关生产或财务方面的问题,应该与客户坦诚磋商,并做出相应的让步; |
- |
与其他公司合资,分散经营风险; |
- |
制定并实施公共关系计划,维护现有生意;同时通过强化公司的职业形象,例如:树立公司优质产品服务的信誉和完美形象,以此招揽更多的生意。就此而言,改变公司的名称会有助于改变公司以往的陈旧公众形象,提升新的公司声誉; |
- |
对所有即将签署的合同进行慎重审核,确保公司有能力兑现对客户做出的承诺。 |
负面作用:失去一个合同或订单意味着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的下降。为了达到节省成本之目的,裁减人员也许成为必要手段之一,并辅以其他相关的削减成本的方法。与该合同相关联的资源也将随合同的消失而去。在客户看来,该公司有问题,因而他们会转而与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建立业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