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最大企业的竞争勾勒出世界经济高端平台上行业变化的风景线和国家竞争的画卷。人脑的注意力资源是很有限的,但世界500强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众所瞩目,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参照系。世界500强的竞争力排行榜,向我们展示了和世界经济及结构的发展动向,我们的评价分析是对这一多彩流程的一个解读。
2006年世界500强的营业收入的总值高达20.9万亿美元,相当于联合国统计署所汇总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的GDP总量37.2万亿的63.9%。由于500强的营业收入不是最终产出,没有扣除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两者不可以直接比较,但可以间接地让人们看到世界500强阵容在世界市场上富可敌国的庞大,拥有与国家相当的经济实力。
2005-2006年,世界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量从16.8万亿美元,增加到20.9万亿美元,2007年的竞争力值将达22.万亿美元。其增长率较大高于世界GDP的增长率,说明世界500强对于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还在扩大中。世界500强的发展得益于世界经济比较平衡的发展,得益于各国市场的对外开放,得益于未来技术的突破,也得益于人类市场组织能力的提高。但还有一股力量在抗衡500强的扩张,就是世界产业的创新、区域发展的特色化、中小企业的活力等汇合成一股世界发展的多样化的力量。500强将在经济的规模化与多样化的平衡中发展。。
表1:世界500强与世界GDP比较
年度 |
2004 |
2005 |
2006 |
2007(竞争力值) |
世界500强营业收入总量(万亿美元) |
16.80 |
17.49 |
20.90 |
22.78 |
世界500强营业收入增长率 |
|
4.10% |
19.50% |
8.90% |
世界GDP增长率 |
4.06% |
1.43% |
4.01% |
3.11% |
为了和美国《财富》已发布的500强排序形成对比,我们保留数据不足三年的企业在排行榜中的位次(将这些位次在2007竞争力值的排行榜中空缺)。这样,2007年竞争力值排行榜能够和2007年《财富》世界500强的排名更好对比,最好地对接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的500强的位次。
3年连续上榜公司占500强总量的 82% 每年平均淘汰率为9%。市场竞争的舞台是无情的。在世界500强这个世界顶级企业的竞争舞台上,演绎着, 位次上升和下降,上台和下台,“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不落幕的连续剧,成为世界市场激烈竞争缩影。变化根源于竞争力的变迁。
值得关注的国家方阵
2006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国家共有 33 个,仅占联合国统计署统计国家范围的2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6%。新增了波兰国家上榜,同时卢森堡和委内瑞拉两个国家从榜单中退出。
美国《财富》将国家的500强排行榜单独列表刊登。为了节约篇幅,我们仅仅将读者最感兴趣的4个国家列出比较。一个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个是经历解体之痛正在崛起的昔日的超级大国大国俄罗斯,还有“金砖四国”中的两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和巴西。
美国:保持世界500强中的超级方阵
2004年《财富》发布世界500强时候,封面的头条标题就是:美国还有竞争力吗?
2006年美国在世界500强中占有164个位,占500强总数的32.8%。2007年美国500强方阵的营业收入竞争力值将达8.2万亿美元,与美国的GDP竞争力值8.3万亿美元相当。营业收入竞争力值的递增率将达7.3%,高于美国GDP的增长率3%,略低于500强的增长率。
2007年美国共有12家公司落榜,位列各国第一。美国的500强方阵企业的家数从2004年的176位较少到2006年的164位。美国方阵在500强中家数减少的同时整体竞争力值的提高也略低于500强的竞争力值,这说明美国500强方阵竞争力处于下滑。但近3年连续上榜500强的美国的136家企业的2007年的营业收入竞争力值将提高达13.7%,美国上榜最大10家企业2007年的竞争力值将增长12.9%。两者均高于全球500强竞争力值8.9%的增长率。这说明美国连续上榜的企业和位居榜前列的企业巨头的竞争力还在提升中。世界500强2004年上榜首家和末家营业收入比为3.44倍,2005年为2.47倍,2006年为2.33倍。呈现500强排行榜内部差距有缩小的趋势。对比之下,美国的500强方阵出现了竞争力两级分化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从1997-2006年10年的GDP的平均增长率看,美国在世界21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56位。这一数字可以更为概况地说明美国GDP竞争力在世界已经处于中低水平。
美国500强方阵所包括的行业是最齐全的。它包揽了世界500强中软件、人力资源、娱乐、证券、专业零售、制药、保健和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全部上榜公司。
中国:世界500强最大预备队
中国是500强方阵的最大预备队。从2003年开始,中国企业进军500强号角已经吹响。2006年中国有7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是新增500强企业数目最多的国家。
2006年中国大陆进入的500强企业达23家,占500强比重4.6%。这些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量相当中国大陆GDP的43%。
2007年中国大陆500强方阵的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将达1.06万亿美元,增长率高达32.%。说明世界500强的中国大陆方阵呈现高速扩展的趋势。含港台的的中国500强方阵,2007年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将达1.30万亿美元,增长率达33.4%,说明世界500强的中国方阵扩展的趋势非常强劲。
中国企业高速步入500强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的发展。入世以来,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同时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带动中国企业迅速发展。 其次,中国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企业通过海内外上市,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一批国有银行改善了资产 状况。通过走出去战略,一批国有企业整合了国际资源,提升竞争力。中国远洋公司超过一半的资产来自海外是一个,中海油与数十家跨国公司开展了100多个合作项目,都是利用国际资源的典型案例。
中国进入500强的企业从行业上看和门类齐全的美国比较显得单调。中国500强队伍的一大特色是所有制均为国有,带有行政和垄断的色彩。在其他国家的500强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国有企业的身影。事实说明,大型企业的发展,其营业效率和竞争力已经超越了所有制的简单评判标准。大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不在于所有制,而在于其管理体制。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正确的大方向下,操作上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路。上榜企业所带有的行政和垄断色彩说明中国国企改革的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
中国国资委领导透露2010年有六成左右的央企(50家)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160多家央企将重组合并成80家左右。我们看到世界范围的并购中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多于成功。我们期望中国企业的整合应当有利于降低成本或者增强战略的其差异化的程度,导致竞争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耀眼的明星。2000-2004年,民营企业500家销售收入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47.4%,比中国500强高出整整26个百分点。专家预计十一五期间将有几家中国的民营企业亮相世界500强。
中国以外“金砖四国”(BRICs)
近年经济发展位于世界前列的俄罗斯,目前上榜500强的数量仍然的稀少,2006年新增2家,总计5家,数量占世界500强总量的1%,相当于俄罗斯GDP的5.3%。上榜行业仅仅局限于炼油和能源。这和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这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俄罗斯推倒重来改革的代价的沉重。
2007年俄罗斯500强方阵的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将达272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54.8%。
被誉为“飞奔的大象正在紧抓着龙的脚后跟”才印度,连续两年经济增长超过9%。 2006年印度上榜企业6家,5家为炼油和能源,2006年新增1家银行。印度500强数量占世界500强的1.2%,营业收入相当于印度GDP的2.5%。这与印度的大国地位也不相称。
2007年印度500强方阵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将达196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33.2%,低于中国方阵的增长率。印度2007年GDP增长率的竞争力值11.2%,表明印度近三年GDP的递增呈现增长率突破2位数的趋势,推动了印度500强方阵的高速增长。
拥有拉美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的巴西,2006年进入500强企业达5家,其中当年新进入的3家,占500强总数的1%,营业收入总量相当于巴西GDP的4%。巴西进入500强的企业主要是银行业。
2007年巴西500强方阵的竞争力值将达2731亿美元增长率高达46.0%,远远高于国家GDP增长率的竞争力值2.87%。
进入500强的企业数量的多寡应和国家GDP相比较来看,中国的大型企业的进入500强的状态是良好的。中国500强方阵的包含的行业的内容在金砖四国中最为丰富,出了炼油和银行业以外,还拥有其他三国所没有的汽车、远洋运输、保险、多元化、计算机、工程建筑和贸易行业。但营业收入规模扩张的速度,在金砖四国中中国低于俄罗斯和巴西。
中国的大企业拥有一种世界500强的情节,现在从渴望回归到追求强国和强企的理性的观念和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努力中。从竞争力的上述对比中,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美好前景和充盈的机遇,也看到严峻的挑战。在全球企业的巅峰对决中,挑战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只深化改革开放以应战。
值得关注的产业板块
世界经济有起伏和增长,但最有意义的是产业结构的演化和升级,这是经济发展的质的体现,也是量的增长的动力。我们可以在500强的产业变化中窥见世界产业的演进的端倪。
主导经济的金融类行业
银行、炼油、汽车是500强中上榜最多的行业。由于许多国家逐渐放松管制,让世界银行业走上混业经营的路子,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衍生交易、次级贷款、担保债务责任等,创造了规模空前的信贷规模。为此,我们将和金融有关的保险、证券等都归入金融类板块中。
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属于金融类板块的500强共计119 家,占500强数量的 25.8 %。金融类板块2007年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将达6.17万亿美元,超过超级大国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GDP。
金融类板块中中59家大银行2007年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将达3.74万亿美元,年增长率大31.1%。这是由于各国放松对于银行业业务的限制,混业创新的成果。
金融类板块46家保险企业板块2007年的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高达2.24万亿美元,但增长率为5.7%。这显示,保险业与其他金融类比较创新相对不足。
金融类板块6家金融公司的2007年营业收入竞争力值达1854亿美元,增长率达28.8%
金融类板块中5家证券和证券经纪企业2007年的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将达4287亿美元,增长率高达52.6%。这预示经营虚拟资本的巨头正在金融业中崛起。
银行业中,2007年比利时沃夏克银行的竞争力值位次将由1006年的36位上升到第5位,成为2007竞争力排行榜上一个耀眼的明星。该银行由150年历史的卢森堡国际银行、法国公用银行及比利时信用合作银行合并而成,近几年业务迅速飙升。
发展瓶颈的炼油业
能源是人类社会所有活动的动力。炼油产业(不包括相关的原油生产、能源等产业)得益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在500强排行榜中的表现抢眼。2007年41家炼油企业营业收入竞争力值高达3.70万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6.3%。
每个时代的发展都有瓶颈。当今世界发展的瓶颈是环境与资源,体现在市场上的瓶颈是石油。石油由2美元1桶上升到近百美元,这和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特定阶段对于特定能源——石油的依赖以及石油的储量相对有限相关。还处在汽车时代的人类面临稀缺造成的油价的持续上扬,促成开采和加工石油的企业快速增长,竞争力实力快速提高。在替代能源技术的革新与革命使得综合成本能够能够低于石油之前,炼油巨头的优势将不会改变。
全球环境的恶化的原因中,石油也是罪魁祸首。摆脱对于石油能源过度依赖成为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500强的炼油板块已经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已经在明确地警告人们。
移动空间时代标志的汽车业:
100年前开启的人类的汽车时代,到现在并没有结束。在信息时代,由于信息以光速传播,人类的生存空间正如著名网络学者卡斯特所说的正在成为“流动空间”。我们可以看到,“流动空间”可以划分为网络上的“虚拟流动空间”,和现实中的“实体流动空间”。但这样划分时候,我们将惊异发现,汽车正是当代人最普遍追求和享有的“实体流动空间”,而且是最个性化的“实体流动空间”。各种现代科技,包括最新的环保和GPS定位技术等都被集成到汽车中。因此汽车制造也仍然是500强中制造业的翘楚就不足为奇了。但今天机动车的石油消耗占世界石油消耗总量的二分之一,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中最大的污染源, 也是能源危机的主要因素。这两大因素在迫使汽车动力的转型。
2007年19家汽车制造企业的营业收入竞争力值达1.64万亿美元。增长率达5.3%。8家汽车零件企业的营业收入竞争力值达2290亿美元,增长率达1.4%。低增长率的同时,汽车公司盈亏杂呈,其中亏损的数量占中利润量的60%。这些都是汽车业处于向网络和环保转型的信号。
丰田汽车的营业收入2007年的竞争力值将达2221亿美元,超越通用汽车2118亿美元,问鼎汽车业的首位。
欲控市场的超级零售商:
当今全球金融资本充裕、投资过度、产能普遍过剩。供大于求,优势在买方。买方市场和全球化为大型零售商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正如《财富》杂志所说,“零售商们——过去只是为大型的重量级的制造商的品牌产品做推销的小贩——如今是翅膀长硬的市场主宰”。超级大型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已经达到30-40%的程度。无数制造商沦为零售商的“代工仔”。
2007年10家一般零售商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达6406亿美元增长率为3.6%;20家食品、药品连锁店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达8490亿美元,增长率为1.7%;11家专业零售业营业收入竞争力值将达3707.6亿美元,增长率位4.3%。三个终端商业产业的增长率都较大低于500强的增长率。一般零售商之首沃尔玛2007年营业收入值的位次将从2006年的500强首位跌落。食品药品店全球居首的家乐福2007年的位次将滑落3位,专业零售业全球居首的家得宝2007年位次将滑落9位。当专家们议论由于“终端杀手”的崛起,全球的制造业时代向掌控终端的零售商的时代过度,但是这些跨国的大型零售商扩张的速度并不很高,原因何在?
看来它们全球扩展正在遭遇挑战。一个是波特所指出的“地点的竞争力”的挑战,即面对当地的产业族群如何融合以及当地市场特殊需求如何适应的挑战,还有一个挑战是网上购物商业的快速崛起,几年各国网上购物呈现2位数二字头以上的增长。
在大型零售商主导世界并大举进入中国之际。中国的商业,仅外贸企业进入了500强,中国的外贸企业是属于B2B型,即从企业采购,提供给国外的零售商和加工企业。如何建立起直达出口国消费者的终端的优势,还是摆在中国商业巨子面前的课题。
博弈未来的医药保健业
制药行业的商业模式是高差异、高利润的竞争。前期开发费用巨大、失败不计其数,依靠少数的专利保护的面市产品获取丰厚的利润。
2007年进入500强的制药企业竞争力值达4155亿美元,其增长率为8.5%,略低于500强的增长率。2004-2006年这两个行业的500强企业名单均没有变化。说明进入这两个产业的500强的门槛很高。
继制药行业之后兴起的保健行业, 2007年保健行业的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将达4184亿美元,增长率高达44.8%,大大超越了制药行业的增长率和全球500强的增长率。
由于新药开发的成本上升,医疗费用的持续高而高技术医疗的效果不如人意,加上健康知识传播,使得人们从疾病的医疗转向疾病的预防。这一大趋势在上述保健行业超越制药行业的发展中获得一个证明。
保健行业中居首的美国WellPoint公司值得关注,2007年竞争力值位次将递增54位。该公司2004年以165亿美元完成收购对于Anthem的收购,2005年节约1.5亿美元资金,之后每年节约至少2.5亿美元资金。WellPoint通过集中资源促进医疗保健行业的创新,取得了大幅度提升了竞争力。
锋芒初露网络相关业:
从技术发展角度概况,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但是在500强的阵营中,软件企业只有2家。2007年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为694亿美元,增长率为5.7%,低于500强的增长率。
和网络时代最新终点——手机有关的网络通讯企业进入排行榜也只有5家。
2007年营业收入的竞争力值为1686亿美元,增长率为10.3%,略高于500强的增长率。
上述状况多少出乎我们的意料。考虑进入互联网的企业门槛最低,适合网络信息交换的虚拟货币还在襁褓中,导致礼品经济风靡,这些因素导致网络产业的分散化营业状态和过分激烈的竞争。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快,产品降价迅速,资本回报率下滑,企业的淘汰率居高,产业环境的变化过快使得大企业崛起难度加大。2006年,连IBM、戴尔和微软这样的创造新商业模式的全球翘楚的互联网企业的位次都在下降。激烈竞争的结果导致网络相关产业进入500强的产业门槛提高,7家网络相关产业3年没有更替。
我们相信,500强阵营中导致单纯经营网络领域企业还处于“荷叶才露尖尖角”的时期。现在的500强企业都已经不同程度网络化经营了。我有理由相信,随着人类生活和生产更大部分进入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中,未来的500强中网络企业会越来越多。
上述飞分析中我们看到世界500强企业规模金字塔的最高端的企业在国家和产业中竞争力的不同态势,发挥各不相同作用,显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值得我们关注。
(原载: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