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做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但自主创新不是自己创新,更不是关门创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让企业“走出去”,就是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作为科技企业,如何将自己的优势与各国政策对接,以最小的代价“走出去”获得最大的发展,科技外交官与深圳科技企业的这一番唱和令人侧目。我们摘录其中部分精彩观点,希望更多的企业能从中受益。
政府间合作项目征集指南可上科技部网查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综合与计划处处长张健:谈到政府间双边合作,中美科技合作始终是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点。在中美科技合作协议下一共签署了50多个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涉及基础研究、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卫生等多个领域。中俄双方在航天航空、核能和其他能源,新材料、化工、船舶、生物技术及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呈现稳步发展的势态。正着手制订的《中俄中长期科技合作计划》,将确定双方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重大合作项目。中德科技合作也不断深入和发展,已经从原来的能源、冶金、航空、农业、医学、数学、物理等领域扩大到制造技术、激光加工、材料、信息、文物保护等领域。欧盟框架计划已对中国科学家开放,从1998年到2002年,中国参加欧盟第五框架计划82个。去年,经过五年的艰苦谈判,中方加入了ITER计划,这是一项由世界顶尖的科技国家共同参与的一项对未来核能的合作计划。此外,我们参与了欧盟“伽利略计划”的实施。
政府间合作项目的管理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负责实施。每年我们根据双边机制的不同来发布项目的征集指南,如今征集指南大家都可以在网上看到,欢迎深圳的企业、科研院所多来参与政府间的科技合作。
关于技术援助,我国主要的机构是商务部,他们主要是通过经贸合作对外开展承包工程、大型项目,科技部主要提供技术培训和仪器、种子资源的捐赠,扩展我们对外合作的影响。
未来五年国际科技合作重点是一个中心五个转变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政策研究和驻外指导处处长毛中颖: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五年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是围绕“一个中心”,在五个方面实现重大转变。“一个中心”,就是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各项战略任务,以增强自主创新力为中心,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总体外交,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渠道,提高合作效果方面取得突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
实现“五个转变”:在合作目标上,从一般性国际科技合作,向以《规划纲要》为指南、以需求为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转变;在合作方式上,从注重项目合作向整体推进“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转变,合作要有持续性,要从培养或者提升创新能力的角度,要把项目、人才、基地结合起来;在合作内容上,从一般的技术引进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转变,在这方面深圳更有条件,深圳企业家们应该在“走出去”方面在全球来说更具有优势;在合作主题上,从以政府和科研机构为主,向政府引导、多方共同参与的格局转变。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下,特别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就深圳而言,我们更注重如何来推动、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主体;在任务确立上,从自下而上的立项机制,向以《规划纲要》为导向的自上而下的立项机制转变。
与俄罗斯科技合作四大平台可利用
驻俄罗斯使馆科技外交官龚惠平:俄罗斯堪称是一座藏金埋银的“富矿”,但由于俄方的科技成果大多是实验室水平,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所以到目前为止,国内引进俄罗斯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并不高,绝大部分都因各种原因半途而废。因此建议,深圳企业在与俄罗斯方面进行科技合作时最好提出具体的需求,包括技术参数和各项指标,要求越具体,合作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克服急功近利和浮躁,真正深入进去就能淘到真金。
与俄罗斯进行科技合作,有几大平台可以利用。一方面,俄罗斯批准建设的6个经济特区和7个国家级科技园区,鼓励外向型高新技术企业到俄罗斯建厂及合作研发,促进对俄高技术产品出口,扩展中俄双方高新技术合作领域。俄罗斯方面欢迎中国企业进入经济特区,享受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科技部在国内外建立的科技园是一种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在国内建了3个,加上莫斯科中俄科技园,这4个平台为中俄两国科技合作提供了很好机遇。这些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园区为我们在俄罗斯境内建立联合研发基地,为科技型企业“走出去”,进入俄罗斯市场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中小企业走进美国可通过四种方式
驻美国洛杉矶总领馆科技外交官董建龙:吸引国内中小型企业到美国去发展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美国拥有丰富的、创新的人力资源,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专利技术和宽松的研发环境,我们的企业到美国可以得到当地金融机构的支持,而且,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那么,我们的企业怎样走进美国?一是直接在美国建立研发和资讯中心。以印度的软件外包为例,据了解,2001年印度在美国建立了170家公司,印度方面并没有派人去,而是雇佣美国当地人拿订单、做宣传。二是并购。有两类公司值得我们关注:对于有实力的中国公司,找有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很看好,而且有较好的研发和管理团队的公司,这类公司早期可能有一定的风险,虽然风险大,但拥有的股权会更多。在洛杉矶可以看到,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公司对这类美国小企业早期进入比较多。另外,有一些不只是在研发,而且已经拥有品牌的中型公司,如果成功购买这类公司,我们不仅拥有专利、品牌,还拥有进入市场的渠道。第三是投资一些小公司,我们也不在当地生产,我们把研发和设计放在美国,把生产搬到中国来,这样就借用外面的国际市场,同时可以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可以开拓国外的市场。这种投资分为两种:一种全额投资,一种部分投资。美国小公司有一个特点,就是做到一定程度等着其他的大公司或者外国公司来收购、兼并,像思科、英特尔这些公司是有很多的资金来专门收购这些小企业的。四是与美国当地大学、投资基金合作建立高级商务中心。比如,浙江省一些民营企业在美国大学里投资一些实验室,委托其做些项目,也有些小企业不能直接开拓美国市场,就利用当地高科技和大学作为研发基地,委托项目研发投资一些小钱,从项目开始着手切入。
要进入日本企业可找该国贸易振兴机构
驻日本使馆科技外交官阮湘平:企业要进入日本市场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设立代表处,设立代表处比较简单,不需要注册,不能在那里搞经营活动,只能在那里获取信息、搞一些调研等活动;二是成立分公司,像我们的银行、航空公司都是采取这种方式;三是成立当地的法人公司,比如我们讲的子公司,也可以是和当地的伙伴合资成立子公司,这样法人的身份就比较齐全了。还有一种是有限责任组合,有合伙人就行,资金要求也不高。
进入日本有一个很好的渠道,就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它成立了一个对日投入与商务支援中心,简称IBSC,如果他认为好的项目,可以为你进入日本提供一站式服务,如果你没有房子,他可以先借你用50天。JETRO在北京、大连、青岛、上海、广州和香港有代表处,深圳企业想去日本发展可以找他们咨询。JETRO表示,如果是使馆推荐的企业他们会优先提供服务,我们愿意为深圳企业提供服务。
中韩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已开始贸易区研究
驻韩国使馆科技外交官汤庶:我国企业走到韩国发展的成功案例不少,盛大收购了韩国游戏公司,华为、中兴在韩国设立了代表处。两个月前,温家宝总理到韩国访问,现场看到的程控交换机、手机都是华为和中兴生产的。
我介绍几个项目:一个是中韩国际产业园区项目,中国广厦集团在韩国建设中韩国际产业园区,总面积1980万平方米,中方持股51%,韩方持股49%,计划在2010年完成建设。二是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韩方指出,不仅可以引进外资,而且有助于韩国国内汽车业的调整。三是京东方收购现代TMT业务,2003年2月,中国显示产品著名企业京东方科技集团,对外界正式宣布京东方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现代显示TMT业务,资产交接已全部完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海外产业收购。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内地掌握了TMT的核心技术,对全球液晶显示的格局带来新影响。此次收购的目的是从源头上掌握TMT的核心技术,此举大大提升京东方在液晶显示领域的地位,迅速提高其在中国显示行业,甚至世界显示行业的市场份额。
中韩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中韩两国经贸已经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韩国正式访问,访问期间韩国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双方还签署了关于促进贸易与投资合作的备忘录。这必将进一步改善两国的贸易环境,促进新形势下双边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双方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中韩贸易区的研究工作。
德国公益研究机构致力于创新
驻德国使馆科技外交官江晓渭:德国是世界的经济大国、科技大国,德国拥有的专利数仅次于日本,其研发人员64%集中在企业。
德国比较有特色的是德国的公益研究机构,就是校外研究机构。比如,马普学会涉及物理技术、生物医学与人文三个学科领域,致力于国际前沿与尖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德国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研究机构,叫弗朗霍夫学会,是为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国防安全等提供合同科研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其经费1/3由政府资助,1/3来自企业,1/3来自联邦、州及欧盟等的项目。还有莱布尼茨协会主要是做公益研究。企业研究在德国体系当中占了重要位置,它是德国科学研究最大的资助者,德国国内研发支出2/3来自企业。大企业为了保护竞争,全部研究与开发经费原则上由企业自行承担。小企业为了降低科研成本,实现资源共享,联合起来成立研究机构。
德国政府最近采取了一些措施,提出了高技术战略,在2006年—2009年要投资150亿欧元,提高德国的创新能力。高技术战略有3创新目标、17个重点领域。3个创新目标是健康与安全、信息与交通以及通用技术创新。
新加坡可成企业“走出去”跳板
驻新加坡使馆科技外交官王建族:新加坡有很多优势,特别是该国良好的贸易环境,以及与我国相近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为两国科技合作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为了协助企业借新加坡这个跳板“走出去”,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新加坡设了科技园———中国火炬(新加坡)创业中心。新加坡的孵化器科技园提供一个平台,企业可以在那里创业,可以走向欧美其他的国家。先后入驻该火炬创业中心的企业共有13家,已有3家企业成功孵化企业。
新加坡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非常支持。新加坡政府设立一些种子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金,我们在工业园有两家企业得到政府的资助。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比较大,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点子,政府也会很支持,新加坡有很多投资机构,资金量非常大。现在,到新加坡投资人员所需办的手续越来越简便。中国到新加坡的企业约2000家,科技企业还不多,上市企业有100多家,真正的科技型企业比较少。
深圳企业可以利用新加坡这个平台做的事情包括:融资、招商、上市、开拓市场、展示与推广技术、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引入技术与人才、扩大销售与售后服务、合作设计与研发业务管理与人员培训。中国将有更多企业赴海外上市,新加坡希望能保持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第二个高地。
爱尔兰信息通讯技术有优势
驻爱尔兰使馆科技外交官黄伟:爱尔兰非常重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今年1月,爱尔兰政府正式宣布“2007年至2013年国家发展计划”,未来7年中的资金投入将达到1840亿欧元,其中200亿欧元投入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爱尔兰研发的优势领域主要是信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材料。爱尔兰对这些领域提供了优惠的政策,信息技术方面的所得税,软件的所得税只有11%,制造业方面是12%,对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来说税收是比较合理的。这几年爱尔兰重点发展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现在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出口已占到整个出口额的20%,而且世界上十大生物医药的跨国公司有9家在爱尔兰设有分支机构。
中国和爱尔兰的科技合作越来越密切。2000年签署《中爱科技合作协定》,此后签署的“中爱科技合作研究基金”,计划在2003年—2006年投入100万欧元,资助两国科技专家互访,在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还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备忘录》。该国对我们新发布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我们“十一五”期间科技部重点推动的两个计划之一。
新闻事实
6月28日—29日,由深圳市政府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承办的“科技外交官深圳行”活动在深圳举行。在作为活动重要内容之一的“科技外交官国际合作论坛”上,科技外交官们以国际的视角,为深圳的科技企业“走出去”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几百家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代表,踊跃咨询,现场气氛热烈,可以看出,现在许多科技企业都在积极思考如何顺利实施“走出去”战略,如何更有效地聚集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来自中国驻俄罗斯、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的科技外交官纷纷献计献策,为深圳科技企业“走出去”支招。
新闻背景
国际科技合作分为四个层次:政府间的合作;部门、地方间科技合作与交流;院所、大学和企业间科技合作;科学家、民间组织的合作。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并与其中100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我国在46个国家的65个使领馆派有科技外交官,他们已经成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一支重要的力量
政府间合作项目征集指南可上科技部网查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综合与计划处处长张健:谈到政府间双边合作,中美科技合作始终是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点。在中美科技合作协议下一共签署了50多个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涉及基础研究、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卫生等多个领域。中俄双方在航天航空、核能和其他能源,新材料、化工、船舶、生物技术及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呈现稳步发展的势态。正着手制订的《中俄中长期科技合作计划》,将确定双方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重大合作项目。中德科技合作也不断深入和发展,已经从原来的能源、冶金、航空、农业、医学、数学、物理等领域扩大到制造技术、激光加工、材料、信息、文物保护等领域。欧盟框架计划已对中国科学家开放,从1998年到2002年,中国参加欧盟第五框架计划82个。去年,经过五年的艰苦谈判,中方加入了ITER计划,这是一项由世界顶尖的科技国家共同参与的一项对未来核能的合作计划。此外,我们参与了欧盟“伽利略计划”的实施。
政府间合作项目的管理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负责实施。每年我们根据双边机制的不同来发布项目的征集指南,如今征集指南大家都可以在网上看到,欢迎深圳的企业、科研院所多来参与政府间的科技合作。
关于技术援助,我国主要的机构是商务部,他们主要是通过经贸合作对外开展承包工程、大型项目,科技部主要提供技术培训和仪器、种子资源的捐赠,扩展我们对外合作的影响。
未来五年国际科技合作重点是一个中心五个转变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政策研究和驻外指导处处长毛中颖: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五年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是围绕“一个中心”,在五个方面实现重大转变。“一个中心”,就是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各项战略任务,以增强自主创新力为中心,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总体外交,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渠道,提高合作效果方面取得突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
实现“五个转变”:在合作目标上,从一般性国际科技合作,向以《规划纲要》为指南、以需求为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转变;在合作方式上,从注重项目合作向整体推进“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转变,合作要有持续性,要从培养或者提升创新能力的角度,要把项目、人才、基地结合起来;在合作内容上,从一般的技术引进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转变,在这方面深圳更有条件,深圳企业家们应该在“走出去”方面在全球来说更具有优势;在合作主题上,从以政府和科研机构为主,向政府引导、多方共同参与的格局转变。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下,特别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就深圳而言,我们更注重如何来推动、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主体;在任务确立上,从自下而上的立项机制,向以《规划纲要》为导向的自上而下的立项机制转变。
与俄罗斯科技合作四大平台可利用
驻俄罗斯使馆科技外交官龚惠平:俄罗斯堪称是一座藏金埋银的“富矿”,但由于俄方的科技成果大多是实验室水平,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所以到目前为止,国内引进俄罗斯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并不高,绝大部分都因各种原因半途而废。因此建议,深圳企业在与俄罗斯方面进行科技合作时最好提出具体的需求,包括技术参数和各项指标,要求越具体,合作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克服急功近利和浮躁,真正深入进去就能淘到真金。
与俄罗斯进行科技合作,有几大平台可以利用。一方面,俄罗斯批准建设的6个经济特区和7个国家级科技园区,鼓励外向型高新技术企业到俄罗斯建厂及合作研发,促进对俄高技术产品出口,扩展中俄双方高新技术合作领域。俄罗斯方面欢迎中国企业进入经济特区,享受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科技部在国内外建立的科技园是一种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在国内建了3个,加上莫斯科中俄科技园,这4个平台为中俄两国科技合作提供了很好机遇。这些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园区为我们在俄罗斯境内建立联合研发基地,为科技型企业“走出去”,进入俄罗斯市场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中小企业走进美国可通过四种方式
驻美国洛杉矶总领馆科技外交官董建龙:吸引国内中小型企业到美国去发展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美国拥有丰富的、创新的人力资源,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专利技术和宽松的研发环境,我们的企业到美国可以得到当地金融机构的支持,而且,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那么,我们的企业怎样走进美国?一是直接在美国建立研发和资讯中心。以印度的软件外包为例,据了解,2001年印度在美国建立了170家公司,印度方面并没有派人去,而是雇佣美国当地人拿订单、做宣传。二是并购。有两类公司值得我们关注:对于有实力的中国公司,找有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很看好,而且有较好的研发和管理团队的公司,这类公司早期可能有一定的风险,虽然风险大,但拥有的股权会更多。在洛杉矶可以看到,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公司对这类美国小企业早期进入比较多。另外,有一些不只是在研发,而且已经拥有品牌的中型公司,如果成功购买这类公司,我们不仅拥有专利、品牌,还拥有进入市场的渠道。第三是投资一些小公司,我们也不在当地生产,我们把研发和设计放在美国,把生产搬到中国来,这样就借用外面的国际市场,同时可以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可以开拓国外的市场。这种投资分为两种:一种全额投资,一种部分投资。美国小公司有一个特点,就是做到一定程度等着其他的大公司或者外国公司来收购、兼并,像思科、英特尔这些公司是有很多的资金来专门收购这些小企业的。四是与美国当地大学、投资基金合作建立高级商务中心。比如,浙江省一些民营企业在美国大学里投资一些实验室,委托其做些项目,也有些小企业不能直接开拓美国市场,就利用当地高科技和大学作为研发基地,委托项目研发投资一些小钱,从项目开始着手切入。
要进入日本企业可找该国贸易振兴机构
驻日本使馆科技外交官阮湘平:企业要进入日本市场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设立代表处,设立代表处比较简单,不需要注册,不能在那里搞经营活动,只能在那里获取信息、搞一些调研等活动;二是成立分公司,像我们的银行、航空公司都是采取这种方式;三是成立当地的法人公司,比如我们讲的子公司,也可以是和当地的伙伴合资成立子公司,这样法人的身份就比较齐全了。还有一种是有限责任组合,有合伙人就行,资金要求也不高。
进入日本有一个很好的渠道,就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它成立了一个对日投入与商务支援中心,简称IBSC,如果他认为好的项目,可以为你进入日本提供一站式服务,如果你没有房子,他可以先借你用50天。JETRO在北京、大连、青岛、上海、广州和香港有代表处,深圳企业想去日本发展可以找他们咨询。JETRO表示,如果是使馆推荐的企业他们会优先提供服务,我们愿意为深圳企业提供服务。
中韩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已开始贸易区研究
驻韩国使馆科技外交官汤庶:我国企业走到韩国发展的成功案例不少,盛大收购了韩国游戏公司,华为、中兴在韩国设立了代表处。两个月前,温家宝总理到韩国访问,现场看到的程控交换机、手机都是华为和中兴生产的。
我介绍几个项目:一个是中韩国际产业园区项目,中国广厦集团在韩国建设中韩国际产业园区,总面积1980万平方米,中方持股51%,韩方持股49%,计划在2010年完成建设。二是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韩方指出,不仅可以引进外资,而且有助于韩国国内汽车业的调整。三是京东方收购现代TMT业务,2003年2月,中国显示产品著名企业京东方科技集团,对外界正式宣布京东方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现代显示TMT业务,资产交接已全部完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海外产业收购。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内地掌握了TMT的核心技术,对全球液晶显示的格局带来新影响。此次收购的目的是从源头上掌握TMT的核心技术,此举大大提升京东方在液晶显示领域的地位,迅速提高其在中国显示行业,甚至世界显示行业的市场份额。
中韩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中韩两国经贸已经实现1000亿美元的目标,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韩国正式访问,访问期间韩国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双方还签署了关于促进贸易与投资合作的备忘录。这必将进一步改善两国的贸易环境,促进新形势下双边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双方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中韩贸易区的研究工作。
德国公益研究机构致力于创新
驻德国使馆科技外交官江晓渭:德国是世界的经济大国、科技大国,德国拥有的专利数仅次于日本,其研发人员64%集中在企业。
德国比较有特色的是德国的公益研究机构,就是校外研究机构。比如,马普学会涉及物理技术、生物医学与人文三个学科领域,致力于国际前沿与尖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德国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研究机构,叫弗朗霍夫学会,是为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国防安全等提供合同科研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其经费1/3由政府资助,1/3来自企业,1/3来自联邦、州及欧盟等的项目。还有莱布尼茨协会主要是做公益研究。企业研究在德国体系当中占了重要位置,它是德国科学研究最大的资助者,德国国内研发支出2/3来自企业。大企业为了保护竞争,全部研究与开发经费原则上由企业自行承担。小企业为了降低科研成本,实现资源共享,联合起来成立研究机构。
德国政府最近采取了一些措施,提出了高技术战略,在2006年—2009年要投资150亿欧元,提高德国的创新能力。高技术战略有3创新目标、17个重点领域。3个创新目标是健康与安全、信息与交通以及通用技术创新。
新加坡可成企业“走出去”跳板
驻新加坡使馆科技外交官王建族:新加坡有很多优势,特别是该国良好的贸易环境,以及与我国相近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为两国科技合作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为了协助企业借新加坡这个跳板“走出去”,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新加坡设了科技园———中国火炬(新加坡)创业中心。新加坡的孵化器科技园提供一个平台,企业可以在那里创业,可以走向欧美其他的国家。先后入驻该火炬创业中心的企业共有13家,已有3家企业成功孵化企业。
新加坡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非常支持。新加坡政府设立一些种子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金,我们在工业园有两家企业得到政府的资助。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比较大,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点子,政府也会很支持,新加坡有很多投资机构,资金量非常大。现在,到新加坡投资人员所需办的手续越来越简便。中国到新加坡的企业约2000家,科技企业还不多,上市企业有100多家,真正的科技型企业比较少。
深圳企业可以利用新加坡这个平台做的事情包括:融资、招商、上市、开拓市场、展示与推广技术、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引入技术与人才、扩大销售与售后服务、合作设计与研发业务管理与人员培训。中国将有更多企业赴海外上市,新加坡希望能保持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第二个高地。
爱尔兰信息通讯技术有优势
驻爱尔兰使馆科技外交官黄伟:爱尔兰非常重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今年1月,爱尔兰政府正式宣布“2007年至2013年国家发展计划”,未来7年中的资金投入将达到1840亿欧元,其中200亿欧元投入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爱尔兰研发的优势领域主要是信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材料。爱尔兰对这些领域提供了优惠的政策,信息技术方面的所得税,软件的所得税只有11%,制造业方面是12%,对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来说税收是比较合理的。这几年爱尔兰重点发展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现在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出口已占到整个出口额的20%,而且世界上十大生物医药的跨国公司有9家在爱尔兰设有分支机构。
中国和爱尔兰的科技合作越来越密切。2000年签署《中爱科技合作协定》,此后签署的“中爱科技合作研究基金”,计划在2003年—2006年投入100万欧元,资助两国科技专家互访,在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还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备忘录》。该国对我们新发布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我们“十一五”期间科技部重点推动的两个计划之一。
新闻事实
6月28日—29日,由深圳市政府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承办的“科技外交官深圳行”活动在深圳举行。在作为活动重要内容之一的“科技外交官国际合作论坛”上,科技外交官们以国际的视角,为深圳的科技企业“走出去”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几百家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代表,踊跃咨询,现场气氛热烈,可以看出,现在许多科技企业都在积极思考如何顺利实施“走出去”战略,如何更有效地聚集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来自中国驻俄罗斯、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的科技外交官纷纷献计献策,为深圳科技企业“走出去”支招。
新闻背景
国际科技合作分为四个层次:政府间的合作;部门、地方间科技合作与交流;院所、大学和企业间科技合作;科学家、民间组织的合作。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并与其中100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我国在46个国家的65个使领馆派有科技外交官,他们已经成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一支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