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恐惧1500元/月最低工资


 

 

最近,我提出省会以上城市最低工资应该在1500/月左右,并且倡导执行《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发热议。

赞成的就不评论了,反对的意见有不少,其中之一是担心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引发大量企业倒闭,造成员工失业。这一观点,让我联想起过去发生的许多事情!

大家一定记得有关人民币升值问题的讨论。我的印象是,由于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和持续增加的外汇储备,2003年起,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引发人民币升值问题的讨论,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许多人都把人民币升值后的中国经济前景看得十分悲壮。

以与对外贸易关联最高的服装、纺织品为例,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协会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预言“人民币升值56%,中国70%以上的纺织品、服装企业将无法赢利,只能赚吆喝或将倒闭”。事情已经过去四年多,20081月份,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行业不但未出现预言中的“倒闭潮”,反而持续保持强劲的出口增长势头。现在终于明白“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加工行业的影响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虽然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只是一场虚惊,但付出的代价却很惨重。由于担心出现企业倒闭潮,使得我们在平衡贸易问题上一直不敢主动采取什么大的作为,只是且战且退的被迫接受人民币升值的现实,某种意义上损失惨重。

我老是在想,如果不是人民币升值15%,而是中国产品提价15%,或者出口关税相对提高15%,或者……,那么,中国经济的运行质量、国内需求、企业盈利、国库收入、员工收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会是另外一蕃怎样的景象?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只是眼睁睁地看着财富变成水!

再举一例,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大家视股权分置改革如洪水猛兽,对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资本市场充满恐惧,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资本市场换来一片繁荣。现在,大家又对全流通时代充满恐惧,但事实上,这种恐惧完全是多余的,复杂的道理不想说,只讲一个简单的事实,国外所有的资本市场一“出生”就是全流通的,大家在一个全流通的资本市场已经愉快地“生活”了上百年。恐惧的代价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被一再推迟,直到快要崩盘的时候才痛下决心!

现在,我提出省会以上城市最低工资应在1500/月左右,同时国家推出新《劳动合同法》,又引来了一片恐慌,又有人在预测,多少企业又要倒闭,又有多少人会失业!其实,这些人只是静态而机械地在看问题。

首先,应看到中国企业消化成本的能力,消化能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高赢利企业的利润足可以消化工资上升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是中国低附加值行业普遍存在产品提价的空间。

其次,要看到工资上升和社会保障的完善自然会提高国内消费能力,需求是可以创造就业的,产业结果也许会有调整,但社会就业水平应不会因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这就是福特先生关于工资的基本观点。

第三,这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有些企业是要被淘汰的,如少数高消耗、低附加值、高污染的行业。

第四,客观上可以逼迫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

最重要的是,我所提出的1500/月最低工资标准,是有法律依据的,并非信口开河!国家法律是否得到尊重,事关法律和国家的尊严以及国家诚信!《最低工资规定》的颁布单位有责任对与《最低工资规定》有关的争论作出权威解释!

至于有人担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否会加速通胀?我认为,这是所有反对理由中最荒唐的理由,道理很简单,我们永远不能把通胀的原因和抑制通胀的责任让低收入阶层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