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哥
-
文/数味
"表哥"-- 一声亲切的呼唤,引发我多少回忆……
大学学统计、工作搞统计、业余教统计、平时写统计,一生交付了统计事业,这就是我。
1979年夏天,我快17岁了。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第一次走出山门,第一次看到火车,以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开始了与统计的亲密接触。
入大学时,不知"统计"一词的含义,也不知道是如何分配到统计系的。大一大二期间,在图书馆里只喜欢看小说、漫画、散文,到了大三大四,才逐渐对统计类与经济类书籍感兴趣,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1983年参加工作,统计局恢复不久。从市到县到企业,统计人员数量少素质低,统计部门每年对基层开展了业务培训活动,我就在工作之余承担了部分教学任务。
统计学原理是统计教学的主要课程。学员中有17、18岁的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有50多岁的需拿中级职称的老同志,他们对该课程的复杂公式、深奥理论,学习得非常吃力,我结合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比如统计指数的权数与基期的确定,常易混淆。我就用"批零可宜"(批发和零售都可以)"X0F1"进行通俗解释。在综合指数中,质量指标P的时期固定于0(基期),数量指标Q的时期固定于1(报告期),用批(P)零(0)可(Q)宜(1),就概括了同度量因素与固定时期。在平均指标指数中,把质量指标X、数量指标F的固定时期直接与英文字母X、F挂勾,X分开再合拢就是一个0,F拉长就相当于1,使学员在笑声中很快掌握了X固定于0,F固定于1的原理。
统计分析是统计的成品,也是统计工作的难点,我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既学习了统计分析理论,又查阅了毛泽东关于社会调查的著作,还系统地学习了写作知识,并且对文字喜欢推敲。1994年,新邵县卷烟厂对炎帝牌香烟征集广告词,我写的"炎帝人人敬,炎帝日日亲"得了入围奖,奖金450元。1995年,东风汽车公司对东风六吨平头柴油车征集广告用语,我写的"东风六平柴,财源滚滚来"喜中一等奖,在人民日报上第一次登出了我的名字。1996年工业普查分析工作,局领导委托我全权负责。我给学员讲了一个星期的课,论述工业普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又在其后的半年时间里,编辑、写作、修改了工业普查分析107期,篇数居全省之首,组织分析写作的经验被省及国家工业普查办公室推广。
工作20多年来,我对统计的涵义有了初步了解,《新华词典》和有关统计书籍告诉我:"统计是指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偶尔我也以"充实乡下纵横谈"的谜语给学员,要他们猜一国民经济行业,来表示我对统计的认识。
20多年来,我写了80多篇分析文章,被省级国家级报刊发表10多篇,年年有分析在省局专业处室获奖。编印了《实用物资统计》、《统计原理》、《统计写作》、《原材料问题探索》、《工业普查500题》、《人口普查抢答题题库》、《统计分析指南》等书籍,深受企业欢迎。国家统计局卢春恒、肖为民等局、司领导也打电话、写信给我予以鼓励。
20多年来,统计证、会计证、自考、电大、党校、函授站、职称评定等各种考试,每年要给学生授课,每年我经手的学生几百人,多时几千人,我成了没有教龄、没有职称、收入微薄的老师。记得1992年,中级资格考试,我给学生讲解《统计原理》,从省城来了一个副教授对课程的重点进行串讲,我的酬金是每小时2元,他的酬金是每小时100元,其实他就是大学里和我同班的同学。有人笑我傻,如此微薄、如此悬殊的酬金,上课不合算。我说:为了统计事业的发展,不给报酬,我依然上课,因为既巩固了自己的学业,又多结识了许多朋友,我心里非常高兴。就是平时给其他学校讲课,也从来不问报酬。现在每到一个企业执法检查和进行统计调查,都会碰到叫"老师"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真挚的问候,足以使我骄傲,让我陶醉。
讲课的时候,我还喜欢用表格的形式,来概括表述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学员能对这些概念区别一目了然,容易掌握.。一些年轻的学员就称呼我为"表"哥。20年过去了,我现在应是"表叔"了。
统计队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也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步入了中年,成了一个人人尊敬的统计老师。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还立过功,入了党。作为共和国统计历史的见证人之一,我切身感受了党对统计的关心,群众对统计的渴望,社会对统计的期盼。我深信:统计的明天会更好!(本文发表于2006年3月16日人民网,是人民网、红网的精华帖。还发表在湖南统计信息网、国家统计信息网、中国信息报、福建省泉州市统计信息网、甘肃省平凉市统计信息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