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救市是“不抛弃”,开发商更要“不放弃”


政府救市是“不抛弃”,开发商更要“不放弃”

南京房改新政解读(下)

南京房改新政兼顾住房消费、住房投资及行政服务,涉及消费者、开发商及地方政府利益,涉及面广,政策力度大,彰显了南京市政府救市的决心和信心。这20条新政旨在搭建一个“救市”的政策舞台,看来消费者、开发商及地方政府要表演“智斗”了!那么谁是阿庆嫂,谁是胡传魁,谁是刁德一呢?谁又是最后的赢家呢?毕竟好戏才刚刚开始,救市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

南京房改新政的第二招是优化投资环境,主要包括加大金融扶持、鼓励信贷创新、部分建设规费缓交及政策优惠等鼓励投资措施。当救市的暖风迎面而来时,沐浴在楼市向好阳光下的开发商应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政策再好毕竟是外因,关键的问题是“男儿当自强”!诸葛亮本事大,却扶不起阿斗,所以开发商应该学会自救。

前天看了一个有关内蒙古野马繁育中心的电视报道,其中有个故事:一匹野马分娩时,难产死亡,工作人员究其原因,最终发现由于圈养的野马活动量小,抵御疾病、自然灾害及天敌的能力降低是野马致死的直接原因。故事讲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骂我了,所指已经很明确了——开发商就是那匹圈养的野马。

中国楼市经过十年的发展,虽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开发企业,但终归是凤毛麟角,开发商的整体水平确实不高。主要表现在:

1.对宏观经济的大势研判水平不高,虽然嘴上讲房地产是宏观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没有深刻认知,一旦宏观经济出现波动,就无法应对,先天畸形,预警机制缺失。

2.营销水平一般,导致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开发商被市场宠坏了。今年碰到一些坊间的精英,在谈及营销策划的问题时,他们大都信心十足,说:“前几年是个阿猫阿狗就能搞策划,就能卖楼,今年楼市风向一变,我们的机会就来了。”由此,大部分开发商的营销能力已经一览无余。

3.没有危机意识。圈养的野马是草来张嘴,水来喝水,而放养的野马每天为了吃草喝水奔跑,而且还要警惕天敌的伤害,两者的生存能力就可想而知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了忧患,没有了危机意识,最终的结果就是温水中的青蛙。

4.企业责任缺失。开发商追求高利润无可厚非,但因承担起码的社会责任。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就有那么一些“老鼠屎”,在搅和,行径很龌龊,这也是很多消费者排斥,不屑,甚至谩骂开发商的原因。

当然这样的问题肯定还有,这些问题能否引起开发商的重视,完全取决于对“自救”觉悟的程度。如果是高度自觉的“自救”者,其表现自然是:在外部环境变化而大势走向不明朗的时候,坚持学习,反省,总结,加强内功修炼,一旦大势利好,就能迅速投入战斗。如果是没有自救意识的,抱着“政策好,我就好”的幻想,可能就等不到政策好,就已经“难产”了!

2008年是中国房地产业具有典型意义的一年,而对于开发商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致使其资金紧张,再加之销售回款不畅,无异于雪上加霜。其实,政策一直强调增加开发商的自有资金占比,但又有几人听?本来,房地产开发是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但开发商受益于房地产发展初期的负债经营模式,可能还自诩自己的成功,一旦政策变化,银行卡了脖子,就得上吊,就只能等死,对于这样的开发商救他又有何用?如果开发商不提高自身经营水平,不克服自身的问题,再好的救市方案也扶不起“阿斗”。

经过这几年楼市的洗礼,开发商教会了消费者,随着消费者越来越趋于理性,反而开发商落伍了。2008年对于开发商最大的收获就是市场教育了开发商,开发商真正认识了市场。开发商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年,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如果开发商不积极开展自救,可能寿命更短些。

面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楼市利好的发展前景,开发商在嘴角向上翘的同时,是否思考过2008年楼市的变动,教会了自己什么?是否能够总结得失,参与下一轮楼市行情的角逐,并继续稳健发展呢?

新政是南京市政府坚持“不抛弃”,积极救市之举,开发商能否借力借势,关键的问题是自己是否坚持“不放弃”!

 

链接:(上篇)——《认清楼市问题症结,“救人”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