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是无可否认的客观存在(二)


点击这里:浏览本文第(一)部分

“普世价值”是无可否认的客观存在(二)  

       三、何谓“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民主”?何谓“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民主”?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经充分阐明了“民主、自由、人权”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斗的重要价值追求;说它们是“普世”的,就是因为没有哪个国家真正的人民革命斗争不是为了追求这些价值的。毛泽东时代经常用来形容第三世界革命的词汇“民族要独立、人民要解放”,不正是对于追求人民的当家作主和自由、平等权利之斗争的描述吗?而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所做出的一系列讲话中,对实际存在的“普世价值”是肯定的,在前文中已经引述,不赘。(详见本文第<一>部分

  然而,《三权分立是不可能普世的》一文(以下简称《不可能》)在猛批了一通所谓“西方的普世价值”以后,却又这样说:“我们并不否认普世价值,但价值总是具体的、社会的。”笔者越看越糊涂,这句话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普世价值”的客观存在?实在不明白。笔者以为:只有思维的混乱和陷入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才会做出这样矛盾且语义不清的判断。

  说到底,《不可能》一文就是要把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说成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不是人类绝大多数人和国家公认的。他们无视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国所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中说到的“理解和追求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价值”。我们不知道《不可能》一文的作者能否就当今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实际给“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民主”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诚然,作者引用毛泽东的话,似乎想说明这个问题。毛泽东说:“实际上,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具体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在阶级斗争的社会里,有了剥削阶级的剥削劳动人民的自由,就没有劳动人民不受剥削的自由。有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民主。”“民主自由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都是在历史上发生和发展的。”

  其实,毛泽东此说还是有远见的,他说得好极了:“民主自由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都是在历史上发生和发展的。”就拿今日美国的民主来说就在发展着,由种族歧视的局部民主发展到如今具有黑人血统的人也竞选上了总统。窃以为,马丁·路德·金在天之灵会感到一些欣慰的。当然,包括美国、中国等世界各国在内的“民主”还将继续在原有基础上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着。从这一点看,毛泽东此一说真的很有远见!

  那么,我们想请问,历史在发展,在我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我们现在还处在毛泽东当年所说的“阶级斗争的社会里”吗?(诚然,江泽民总书记曾用“只要……就……”这样的虚拟句式谈到过阶级斗争问题。)我们国家现在还存在着一个资产阶级、剥削阶级吗?如果—— 退一万步说还有“资产阶级”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对他们“专政”呢?应该像1976年以前那样把他们专政、管制起来才对呀?这使笔者想到,我们现在是不是还需要“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呢?现在,党和国家及其领导人以及一部分学者和民众所倡导的民主,它们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不是指让最广大的人民当家作主?是想让少数“资产阶级”上台专95%劳动人民的政?2008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的大会上说:“把老一辈革命家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变成现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引文链接)在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段话里,“民主、文明”该界定为什么“阶级”什么“主义”呢?《不可能》一文的作者是否可以写一篇《中国当今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笔者还是想不明白,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民主”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民主”,它们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其中的“人权”又是什么“主义”什么“阶级”的?在当今中国,“民主”除了解释为宪法规定的“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还有什么别的解释?非常想看到《不可能》的作者能再次撰文论述一个题目,叫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或曰社会主义)民主”,阐明一下当今中国之“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否则,概念不清,判断也就很难准确,推理就谈不上逻辑性了。

  四、“普世价值”是无可否认的客观存在

  《不可能》一文的作者试图用哲学上“共性、个性、抽象、具体、绝对、相对”这些概念来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但这是毫无意义的。

  作者的举例是,苹果、梨、香蕉等统称“水果”,可是到商场去买的时候,水果永远是具体的其中一种。作者欲以此来否认普世价值的客观存在和其普世性。其实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尽管水果有成百上千种,但是他们一定都具有“水果”的属性,否则它就不能叫“水果”。同样,世界地域广大,各国国情不同,民主的形式、民主的发展程度各有不同,但是他们一定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民主”的共同属性——如果不具有这个属性,那就不能称为“民主”,或者是徒有民主之外衣,实质还是“独裁专制”。

  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尽管生存状态千差万别,但由于共为人类,必然会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是所谓“普世价值”——正如胡景涛总书记代表中国所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中说到的“理解和追求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价值”。这不是摆弄“绝对、相对”一类哲学概念就可以抹杀得了的。

  世界上确实没有绝对的东西存在,但不等于没有绝大多数人认同的东西存在——更不等于说世界上还有百分之几的——比如想对人民搞专制独裁统治的人——不赞同的价值,就不可以称为“普世价值”。否则,我们请《不可能》的作者回答如下一些问题——

  我们如何理解本文第(一)部分所引述的我党《新华日报》一系列关于民主、人权的社论中的论述?

   我们如何理解零八奥运会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对于世界各国的凝聚力?同一个“梦想”是梦想什么?不是那些人类所共同追求的“公认和普遍的价值”吗?
     耶稣曾说:“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这句话是西方道德规范的“黄金律”之一。但是,当罗马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他们感到目瞪口呆,因为耶稣比孔子要晚整整5个世纪!而如今,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还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岗石的基座上,正是刻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这种超越时空却异曲同工的现象是不是“普世价值”客观存在的体现之一?它们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
    难道孔子的某些思想不属于普世价值?如何理解西方国家允许中国的几百所“孔子学院”落户于他们的国土上?
    难道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不属于普世价值?难道反恐怖主义、反贪污腐败不是普世价值?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如何解释国际刑警在这方面的相互配合?
    难道因为世界上还有少数国家允许一夫多妻,所以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就不属于普世价值?
    难道我国《宪法》规定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普世价值?
    难道为政清廉、主持正义、诚实守信、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善良和同情帮助弱者等这些价值取向不具有普世性?
    如果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已经签署同意遵守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20多项国际人权公约中的“价值取向”?
    …… ……
  其实,民主的共同属性与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应当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它就是“普世价值”——正因为此,所以笔者才能够相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全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笔者相信,除了少数顽固地向往独裁专制的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会不赞同这一价值取向;人民中的绝大多数不会说他们就喜欢“独裁专制统治”而不喜欢“人民当家作主”。而如我国宪法所规定的民主和人权,恰恰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为之浴血奋斗几十年的价值核心。正因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还在不断摸索,所以在有关民主的一些制度、实践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实《宪法》的规定和精神,所以,邓小平针对我国存在的民主发扬不够的问题,提出“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引文链接)。我们在民主方面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就是宪法和党章中所规定的,毫无所谓“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可言。我们不理解,《不可能》一文的作者为何非要给当今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戴上“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帽子?一定要否定它们的“普世性”?我们也无法想象,《不可能》一文的作者想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五、何必谈“西”色变?

  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今天,在中国的孔子学院已经落户许多西方国家的情况下,我们何苦对“西方”如此敏感,何必谈“西”色变?我们提醒那些诋毁“普世价值”的学者、权威们别忘了,我国遵循的作为立国之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不可能》一文所引述的许多理论也是来自西方的,我党从来没有因为马克思是“西方”的所以就摒弃、排斥;我们从穿戴、头发的发式、用品方面来看很多也是来自西方的,我国最初的大学建设是学习西方的,中小学的班级授课制也是来自西方的,我国以“两弹元勋”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大多也是从西方留学归来的,老一辈革命家中有不少当初也是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考察、留学寻求救国真理的……如果我们谈“西”色变,我们今天恐怕还拖着长辫穿着马褂坐着马车在进京赶考……

  其实,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到来的时代,地球已经变得很小了,在各种文化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我们不需要给客观存在的“普世价值”贴上吓人的资本主义标签,应该是如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拿来而不照搬,为我所用,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毛泽东把从西方拿来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之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日本当初向西方学习是很“过分”的,但他们至今仍然是日本,虽是弹丸之地,也还并没有成为哪个西方大国的附庸;我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但我们仍然是独立自主地发展壮大着,赢得了今天的国际地位。我们何苦动辄形而上学地给一些本来就属于“普世”的东西人为地贴上政治标签?似乎世界上的一切价值观要么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的,要么就是反动的、资本主义的,以为标签一帖就万事大吉了。1976年以前我国极左路线盛行的时候,给一切都贴政治标签、一切非左即右所带来的危害和教训还不够吗?

  诚然,我们不讳言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有时利用“民主、人权”为工具来达到自己国家的某些利益,甚至想像拿破仑那样输出民主、人权。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陷入“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这样形而上学的思维窠臼。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敌人拥有了原子弹,我们就坚决不要造原子弹一样——敌人用原子弹可能会去侵略,而我们拥有原子弹却是为了防御和对敌人的制衡。原子弹本身是没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分的,难道不是这样吗?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还是不要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好——实事求是,不贴标签,该批则摆事实讲道理,说清楚,说明白,不要笼统地从概念到概念。《不可能》一文的作者最好能告诉我们:你们所说的“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究竟如何界定?“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其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总是笼而统之从概念到概念是毫无意义的。你们是否可以明确地论述一下:你们认为我国当今的民主状况距离我国《宪法》规定有没有差距?需要不需要从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有所改革或完善?你们对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何解读?你们怎样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引文链接

  最后,《不可能》一文还引用了江泽民的话:“只要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们就不能丢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这种观点和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同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可谓“警钟长鸣”,原来“普世价值”的讨论与阶级斗争挂上了,笔者可得擦亮眼睛,谨防上当。那么,我们请《不可能》的作者能撰文教导我们一下:你是如何分析我国的“阶级”的?我国现时的“敌对阶级”在哪里?其人数占全国总人口几何?说那些人要求放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那么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他们想全盘西化?这对这个“敌对阶级”有哪些实际好处?笔者真的不清楚,希望能得到指点和能让人信服的教诲。比如,我们如何理解1945年4月13日《新华日报》发表题为《纪念杰斐逊先生》等前后一系列社论中有关民主、人权的阐述,这些论述现在是否都应当修正?(详见:本文第<一>部分 / 全文完)

                   点击这里:浏览本文第(一)部分

--------------------------------------------------------

       【相关链接《求是》杂志:三权分立是不可能普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