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批评的声音
中国有一句俗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前两天,本人写了一篇公开批评CIC的短文,被一些人认为是过激的言辞,受到批评。有什么人不可以被批评呢?没有。要有,那一定是已经不存在的人。所以,人们对活着的人进行善意的批评是非常正常的。
我是非常欢迎批评的,批评是一个人进步的垫脚石,而不是其他别的东西。一个批评他人的人,如果经不起其他人的批评,肯定是没有资格批评别人的。我对待他人的批评采取的是尊重的态度,我认为接受批评是一个人进步的必由之路。
在毛泽东时代,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在不大提起。但是,并不意味着毛泽东的提法有什么不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时髦的语言,流行词、流行色等。但在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少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有时候并不受人们的欢迎,批评被误解的时候比被积极理解的时候要多,因此,批评其实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语言交流。所以,伟人又提出,在对待他人批评的时候,要抱一种诚恳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一受到批评,就跳起来,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甚至反过来指责别人,说别人是恶毒攻击等等。
批评是一剂良药,不过,良药苦口。许多人就是因为在从事某些活动的时候,没有受到及时的批评,而惯性运作,以至于一错再错,失去了纠错的机会,最终铸成大错。
及时的、适当的、得体的批评是检验人与人之间交往是否真诚的最好的试金石。当年,彭德怀批评毛泽东,彭德怀是一片赤子之心,他是希望毛泽东能够反思一些决策和实践中的错误,应该说,毛泽东如果认真对待彭德怀的批评,认真反思工作中的种种失误,并加以改正,就不会出现后来的许多重大失误。即使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没有处理好他的战友对他的善意的提醒。同样,在对待农村和农民问题上,梁漱溟也曾经批评过当时的决策人物,遗憾的是,毛泽东也没有正确等待。所以说,批评他人和接受别人的批评都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时下,很多博客针对生活中的诸多问题都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批评的声音。在市场剧变时期,人们需要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以便多角度了解事实的真相,这样,对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无什么坏处。我们每个人都是决策者,每个人所见所闻都是有限的,谁都不是超人,因此,有人对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提出异议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