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这场金融海啸的名堂


    美国次贷以来的金融危机,让中国人第一次如此深刻地关注美国经济,关注美国经济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华尔街的每一点动静影响着我们的股市与政策的时候,中国人可能对于所谓“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与感受也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大部分人今天对于这场金融危机的看热闹的意义超过了知道门道的实质。我个人非常受益于听上海福卡研究所王德培所长的一次讲座,他对于这场海啸的机制解释是我觉得最明白的一个:在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以来开启的欧美金融机制改革,开始推动在全球经济进入金融文明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金融体系或者说资本市场不再只是经典地体现为金融与产业的结合,而是表现为实体经济与金融虚拟经济的相对分离,而且日益发展出相对独立、与实体经济有联系但是有自己相对独立运行机制的资本市场,这一市场的特点是在实体经济中寻找概念与根基,但是在资本市场上高度放大,从而形成一种更具规模、更有动员力的经济形态,实体经济中的1,在这一虚拟经济中会扩大为5、10、12、15甚至20。理论上,只要人们拥有对于虚拟经济的信心同时能够持续运动,这一金融游戏是可以持续进行的,但是一旦出现断裂,投资者要求平仓或者寻求实体化的经济对应,那么这一游戏就会出现困难,而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一次巨大的断裂,这一断裂导致的金融平仓效应使得这场游戏链条出现了找回对应的实体经济价值的运动,于是海啸发生了。

    金融界曾经把上述金融机制的变革称为金融文明时代的到来。这一文明的到来有非常积极的效应,比如实体经济有兴趣推动发展的新产业,如果得到这一资本市场的认同,将会导致具有高度市场化驱动的集中投资行为,导致新产业的兴趣周期大为缩短;但与此同时,当代资本市场可能高度扭曲市场的实际需求水平,导致市场运行者将资本市场的兴趣误以为这是实体市场的需求而导致过度投入与产业过程,最近太阳能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新金融文明显著地降低了实体经济本身的魅力,并改变了很多过往形成的市场概念与模式,不少企业家越来越感到挣消费者的钱不如去挣投资者的钱,挣钱不如圈钱,花钱不如烧钱,在实体市场中做出来的一点点成绩完全可以在虚拟市场中找到远高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回报,这是为什么“上市”成为商界的流行词,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自己的钱放到金融基金机制中充当杠杆工具。

    我曾经参加那么多国际研讨会,看到很多欧美投资银行家推崇金砖国家的经济业绩与产业机会,而且同样的技术概念来自中印的可能融到资,而来自欧美自身的都难以融到钱,这显示了新金融文明中的“故事放大模式”的特点,就是概念要新、故事发生地要远、原本金融化程度要低,这样在资本市场上比照欧美资本市场标准的放大效应就会好,圈钱效果也会非常突出。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我们的金融股、能源股在欧美上市中的成效,但是也可以看到他们在股市上命运的跌荡起伏的基本原因。这样我们就能看出来,以华尔街投资银行为核心的投资银行群体是当代金融文明的核心发动机,他们是金融放大的操作者,是金融放大效应的最大受益者,但在金融海啸发生的时候,他们有可能成为首当其冲的冲击对象(比如雷曼兄弟),但也可以成为继续的受益者(比如高盛)。

    当代金融文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易机制,在这一机制运行的时候,实施上实体经济既可能被高度放大,也可能被高度缩小,但是重要的是如果不参与这一文明那么相对孤立的实体经济就绝对会被缩小,而参与这一文明则在意味着保持实体经济的价值弹性的同时,也可能承受来自虚拟经济的风险侵扰,在相对长期的博弈中形成辨别与驾驭风险与价值收益的能力与经验,当然也不排除损失与教训。但在宏观层面上,在虚拟经济放大效应的持续中,金融风险水位日益升高,对于金融风险的预警与调控能力就直接决定着对于海啸后果的防范能力,这个时候在实体的政治运行中纯政治型的管理机制很可能忽略对于这种风险的专业认识,而且短期选举式的政治机制也会导致对于这一风险的关注力弱化,相比较而言,中国式的宏观调控与政治领导人对于金融风险的长期关注恰恰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优势。美国政府必须打破长期的经济政策传统救市,因为美国作为虚拟经济的核心,水位太高,这个时候如果不救市那么经济坍塌的灭顶之灾比任何的传统教条更有意义;G8与欧洲国家也要积极救市,因为他们离最高水位处比中印要近得多;但是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因为我们在当代金融文明的构建中采取的是有限参与策略,当金融海啸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跑开,不能简单入底而被牵入,操作得好,这恰恰也是一个在参与救市的过程中重新谋取中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位置调整的机会,现在我们政府的选择的确耐人寻味。

 

今日场景:与上海市团市委讨论新数字青年颁奖典礼的主题。新素代的素菜似乎革命的不够。参加节目粉丝团朋友易宗元的婚礼。

 

今日小诗:

浮萍

 

不知何所来?

怎知如何收?

且和千百个涟漪随波逐流。

曾经许多浪,

该藏多少羞?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河三鲜

选嫩菱角半斤剥出,荸荠(马蹄)半斤去皮,茨菇半斤去皮去柄。分别切成薄片。另切红绿菜椒至碎片备用。起橄榄油过,先放入菱角片爆炒一分,然后每隔半分放入茨菇和荸荠爆炒半分,放食盐和鸡精酌量,再放入菜椒片,炒一分后出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