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文:90后人群无声的抗议?


"宥時候卜知道腦子哩菑想什麽”、“莓想埝祢巳宬s"1.种惯”、“1切斗4幻j,↓b倒挖d!”……看到这些奇怪的文字和符号,千万不要以为是乱码,因为这就是时下“90后”在网络上最风行的语言——火星文。

  火星文在90后人群中如此盛行,究竟何为火星文?

    “火星文”源于我国台湾地区。一些上网族最初为了打字方便,用注音文替代一些常用文字在网上交流,达到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内容的效果。这是一种伴随着各种输入法逐渐演化并流行起来的网络语言,它不仅融合了英语、日语等语言的部分字词,同样也对汉字进行了挖掘和解构。(相关阅读:"火星文"风靡"90后"看懂要会英、日、韩语一文)

    具体而言,火星文从最初产生到目前发展到这种程度,一共经历了如下几个过程:

    缘起:新输入法诞生

    据考证,火星文最先源起于台湾,因仓颉、注音等繁体输入法出现,网友在打字时会频繁出现一些错别字,久而久之,大家都能明白常见错别字的意思,就默认使用了。

    量变:为缩短打字时间采用符号+错别字+方言

    此后,网友为了缩短打字时间,在网上非正式场合就使用更方便的符号、方言和更多的错别字来进行交流。

    发展:觉得好玩,创造出新的词组

    慢慢地,一部分觉得这种方式好玩,便又创造出新的词组,比如“劳工”、“男盆友”、“粉可爱”、“你素谁”。

    质变:在小圈子流行,网络达人发明转换软件

    当使用人群和新生词组形成一定规模后,出现了一些热衷软件开发的网络高手制作出“火星文”专用软件,在网上流行的有“大黑鱼”等软件。

    发展:觉得好玩,创造出新的词组

    转换软件的出现使得火星文具备了密码功能,它成了一个群体保护隐私的方法。在受众中,新生一代的“90后”群体成了火星文的追捧者和传播者。

    从这个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火星文的发展历程恰好迎合了90后人群追求时尚个性的心理特征,他们认为火星文很好玩,同时,这些大人们看不懂的文字有效的保护了他们的隐私。这也就是火星文在这个群体中如此受到推崇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目前的火星文主要有四大类写法:象形,拟音,合并和半边。例如:“ORZ”看起来像一个人趴在地面上,它的意思就是指“五体投地”。

    面对这样的一个新生事物,社会各界人士对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无论是90后本身,普通的网民还是语言学方面的专家都对其褒贬不一。

    对于90后人群而言,一方面由于火星文可以保护他们的隐私,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他们追求个性的心理需求,所以得到他们的追捧;但同时,大量的使用火星文也不可避免的给他们带来了一些负担,例如一位高一的学生说:“以前经常使用这些火星文,就像抽烟一样习惯了就难以戒掉,以至于在做作业或考试时也情不自禁的写出这些老师看不懂的东西,因此吃了不少苦头,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火星文。”另外,一些招聘单位也坚决抵制用火星文写的简历,这些都给火星文的使用者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广大普通网民的意见也是分为两派,有坚决抵制的,认为火星文是对中国汉字的亵渎,破坏了汉字的纯洁性和规范性,提议予以围剿,一些主流论坛已经开始全面封杀火星文。(相关阅读:网上火星文为保隐私?网友发起围剿行动)与此相反,其余一大部分人则对火星文的态度比较包容,他们认为,火星文值不过是90后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我们大可不必如此紧张。


    面对这一问题,最有分量的应该是各位专家的意见,但是专家意见与广大网民一样也是严重的两极分化。但是各位专家从专业的角度,更深层次的揭示了火星文背后的含义。

    有专家称:火星文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背后的东西,表面是火星文,实际上却是对大人威权的无声抗议,是大人把小孩逼成了地下工作者。(相关阅读:赵勇:火星文是对大人权威的无声抗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陈会昌看来,这些由一些青少年们自创出的语言,更像是一面故意弄破损的镜子,从那些看似凌乱的语言碎片里,可以读出他们的某些文化心理,“虽然青少年在同伴中谋得一席之地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遵从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但‘火星文’倒并不一定是树立整体的特定形象,主要是向传统示威和挑战,而对象就是管教、控制他们的上一代———特别是父母和老师。

    与此一致的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严锋副教授的观点:火星文本质上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心理,形成亚文化的青年,一般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拿90后来说,在老师面前应该当个勤奋学生,在家长面前应该当个乖巧孩子,在成人世界应该当个后生晚辈。社会主要资源被更为年长的人掌控,他们能够表达不满、凸显自我意识的工具实在太少。唯独语言,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的武器,可以听从心灵的意愿自由控制,通过“说什么话”,就能感觉“是什么人”。所以青年总会借由语言默契,划下楚河汉界,捍卫自己的人格世界。语言成了表达自我的最后领地。(相关阅读:火星文流行:抵抗成人世界后现代隐喻)

    以上几位专家主要是探讨了火星文背后的东西,并没有明确的指出火星文究竟是值得提倡还是应予以取缔。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景仑直言:语言的功能就是交流,这种文字很多人都看不懂,人们怎么交流呢?所谓的火星文是对传统文字的刻意篡改,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和规范性。与此对立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的观点,他认为,“火星文”是“青少年上网用拼音打字的产物,只在互联网、手机短信里用,作文里不会用它。”他认为语言从来都在变化,“火星文”只是一种话语表达的新形式,而“网络语言无非三种命运,部分进入现代汉语被人们广泛使用,一部分消逝到无形,一部分始终在网络流传,但不会进入实际生活,更像是一个专属年轻心灵的幻想世界。”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如此紧张。

    不管各方争论如何,火星文目前仍显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简单的批判也好,还是任其自生自灭也好,都不可取。一方面应在青少年中提倡使用文字的负责态度,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文字学、语言学、人类学方面的修养培养;另一方面,有关社会机构须以开放的态度和动态化的管理机制来应对不断产生的新语言现象。(相关阅读:专家:理性对待青少年自创的火星文)

    火星文的命运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