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成这样一句最高指示: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民间有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一次认识刘军洛,是在三联生活周刊。他给人的第一个形象,是一个300多只养猫的养猫人。确切地说,是她的女友收养300多只流浪猫,帮女朋友多姿融照料那些从外面捡来的流浪猫。上海的流浪猫已泛滥成灾,他们俩是八年前开始收养照料这200多只猫的吃喝拉撒睡外。养猫的成本让人瞠目:每天给猫买食物要花掉600元,公猫做一次绝育需要50元,母猫一次绝育100元,猫痌了还要给猫住院。
刘军洛居住的地方,也是典型的平民化的,是在上海的城乡结合部,一栋破旧的危房,白色的墙面已经发乌,地面也凹凸不平。为了养猫,每一道门上都坠着装了水的塑料瓶,门一打开,便在重力下关上;屋顶上挂着钩子,重要的东西悬在半空;几乎每间房子的地板上都放着猫粮;院子和走廊边围合着铁丝的围网;过道和屋檐下是木板和竹篮做的猫舍;院子里飘扬着床单被褥等给猫更换的垫子。
唯一让人感觉与众不同的,是他每天搭2、3个小时的公车上图书馆查资料、写文章,还有就是炒汇,做期货,撰写经济评论。他白天在上海交易所,晚上外盘,连轴做。他这么做无非是出于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
2000年,那些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疯狂推销私有化,把持话语空间,四处赚取出场费的时候,刘军洛便提出了“次级金本位”,呼吁国家建立由黄金、石油、农田、铜等重要基本商品及资源组合的货币储备支付体系,对抗一场残酷的美元贬值和世界性通货膨胀。他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大国的皇帝命令大臣们都必须穿丝制衣服,而自己的国家只准种粮食不准种桑树。这个国家的丝价就猛涨。于是,其他小国就纷纷种桑养蚕不种粮食,卖丝赚银子,不亦乐乎。过了几年,这位皇帝又命令大臣们只准穿布衣,并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小国。这样这些小国的人就纷纷饿死。而这位皇帝就轻易“赚取”了这些小国。 这个小故事的寓意就是,中国在美元的贸易赤字配置的全球化中必定出现结构失衡。资源配置错了,房价上涨、低工资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2003年初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上的《黄金将在美元通胀下复活1970年代的火爆》预测到黄金将在10年内大幅度上涨,当时他大胆预言黄金价值至少在3000美元/盎司,明确地提出国家储备黄金。预测黄金大涨,全球性通货膨胀乃是基于格林斯潘的压低储蓄,高赤字的货币政策。那时美国欠其他国家的债务就达到自身GDP的40%,而布什政府的预算赤字一年比一年高,按传统经济学,美国早晚会沦为中等发达国家,但刘军洛不这么看,他看到美国人的印钞能力,亚洲央行攥着两万多亿美元债权,不过是一堆纸,300美元一桶的石油我们中国人买不起,对美国人不过是印钞票。黄金储备只占我国外汇储备的1%,由于严格限制,民间藏金也很少。而一个印度,一年中黄金涨价带来的增值不亚于我们上千亿美元贸易顺差。我们的血汗工厂里国人的血汗,就这样被人家印钞机赚走。
他说,在人类货币史的长河中,市场很少有脱离黄金来配置结构的时期。1971年,尼克松为打冷战,而停止美元支付债务,割断了黄金与货币的关系。这个“美元本位 + 印刷机”的国际货币体系运行到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全球化在这个体系中迅猛成长,区域性配置失衡或区域性危机在这个体系中频繁穿梭。上世纪80年代是拉美,1992年是英镑,1994年是墨西哥,1997年是东盟地区。另外,证券信贷化爆炸性的增长充斥在世界各地。以美国两大房屋贷款公司Fannie Maes 和Freddie Maes为例,目前其的负债总额达3万亿美元,占美国GDP30%。今天不论以任何眼光来看,地球都成了一个债务泡沫的星座了。市场没有储蓄,格老就印储蓄。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是利润的保证。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政策造成黄金上涨20倍。今天美国的政策在全球化与信贷证券化中无数倍的放大着。所以,谈论黄金在21世纪上涨10倍,价值至少在3000美元/盎司是不过分的。同时,市场也必定要抛弃“美元本位 + 印刷机”的国际货币体系。“次级金本位”的回归也必定成为全球一场不可抗拒的趋势。
要是在美国,他肯定进了美联储,要是在日本,他拿养猫的钱给自己打广告也卖个好身价,可在这儿,我不得不回到市场(炒期货),让市场证明我是对的。成绩如何?欠肉贩10多万元的猪肉钱已经还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