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平息后,驻美大使李肇星回国述职。建星邀他来报社做演讲、采访。演讲前,建星朗读了李大使的诗作。李大使讲述了事发当夜,美国国务卿、铁娘子奥尔布莱特夜闯中国驻美大使馆向他解释、致歉,他针锋相对、立场强硬的态度和该事件外交处理上的许多细节。演讲完,他请大家提问,并声明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提。我第一个站起来。建星说,“这是我们的国际新闻编辑”。我问,“如果塞尔维亚人真的制造了对克族和穆斯林的种族灭绝罪行,北约的军事干涉是否是一种对罪行的纠正和公义的体现?”,李大使不愧是外交部发言人出身。当即回答“无论怎样,北约的行为都违反了国际法,干涉了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这绝对是违反联合国公约和国际法准则的”。尽管他的回答无懈可击,但我还是认为,我国政府当时在南联盟问题的外交策略(5.8炸馆之前)是失策的,有冷战思维延续的嫌疑。在处理与我国没有国家利益相关,仅仅是意识形态接近的国家涉及的外交问题上,应该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最高原则。第二天,我写了篇几百字的小新闻《李肇星诗情论外交》发在头版。闵锋在楼道里碰见我说,“秦刚,小文写的挺干净”。她是何欢的师妹,创建导报的团队成员之一,颇有才气的女记者。后来离开报社去了联想的FM365网站,其后投身顺驰,担任了顺驰上海集团董事长。现在仍在顺驰系里。
报社的才子才女很多,名校毕业的更多。北大的如副总编辑汪振城、文艺部名编罗文华、文化部记者张连杰,亦有复旦、人大、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科班出身的,南开的师兄师姐最多,如才女湘妹子周湘华(现《每日新报》负责人)、杂文大家兼报社编委马子、“白宫记者”(跟市委、市府主要领导)林子、立文、体育部主任白金贵、张可,群工部主任王敬、我暗恋过的张熠师姐(已是总编室主任了),还有桥桥、晓阳(现在天津新闻网主持工作)、小武(现任白宫记者,跟戴相龙市长)、小彭、小燕、小熊(我的国际新闻搭档,现任南风窗驻欧洲记者)、小庞等一批同龄的弟兄……但我最佩服的三个记者都是天津师大毕业的,而且都是新闻系同门:建星、李锋、何欢。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身上带着天津爷们的味道,幽默、不羁、洒脱、自嘲(颇有郭德纲之风气),有几缕江湖气,却没有天津市井的市侩气。他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新闻观和性格深处。锋爷是手把手教我的第一个新闻老师。一稿改了七八遍,被他用剪刀和浆糊重新组合,成了很漂亮的一篇文章。我欣赏他的敬业、专业。后来他做《假日100天》(天津的《精品购物指南》)老总,搞得风风火火。
何欢对传媒有着天赋的直觉,对选题、版面,体育是他的王牌。他创造了《新球刊》,是天津报业集团旗下的第一大报《每日新报》(由《北方市场导报》改版诞生)的体育版创始人。他客串电台午间音乐的say
you,say me
栏目,迷倒了无数校园女生,也顺便勾兑了不少女友。97年底,他娶了在加国留学的妻,移民蒙特利尔。入籍后他回到天津,成了游离于媒体之外的传媒人。回想10多年前,我们在夜班编辑部度过了那么多个郁闷而无奈的夜晚,一次次的彻夜不眠。从鞍山道54号的苏联式大楼到大沽南路873号的摩天大楼,我们在报社后院篮球场上踢足球,狗食馆里吃砂锅牛肉,在夜班食堂喝酒。听他的开导,听他讲爱情,人生,他的女人。至今,我还记得他对我说过的话“老爷们是为今天活着的,不是为昨天,也不是为明天”。我曾对他说过,你是个天才。不仅是优秀的编辑,更是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如果你在美国,你一定是最好的脱口秀主持人。如果中国的传媒开放了,你以后会是中国的David
letterman。
搜房网是我进入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平台,见证了我在网络媒体成长的点点滴滴,给了我观察社会、看世界的第三只眼,让我学习到了过去10年传统媒体经历中所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领域。
在搜房的1年,先任职于搜房资讯集团深圳公司,后组建、领导搜房研究集团华南区工作。从网络新闻策划、媒体运营、广告经营、博客营销、客户拓展交流、营销渠道建立、跨媒体合作、冷热媒体互动等多方面,我都获益匪浅。为此,我对搜房一直心怀感恩。感谢肖勇帮我打开这扇门,也感谢老莫开创出的这片给许多年轻人挥舞的网络星空。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