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2《每日经济新闻》沸点特稿
基金、券商的QDII业务终于开闸了。
自去年至今,央行共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四次调整存贷款利率。从侧面反映出资产价格上涨速度过快与流动性过剩的现状。而CPI仍然居高不下,且有逐步走高的趋势。
投资增长加快、经济过热的苗头已现,缓解流动性过剩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议题。事实上,流动性过剩并非什么新生事物。为了缓解国内的流动性过剩,银行类QDII早就先行一步。今年5月11日,中国银监会宣布放宽QDII投资境外产品的限制,但由于其30万元的门槛依然较高,一般的投资者还无力消受。而且,银行类QDII理财产品回报亦不令人满意,更是大大挫伤了投资者的热情。
此次证监会出台基金、券商QDII管理试行办法,显然也有缓解市场流动性过剩方面的考虑。
尽管与银行类QDII理财产品相比,个人投资基金券商QDII产品没有额度上的限制,但本人仍然认为,其在分流A股市场资金方面影响不大。
一来,至少在目前,基金券商QDII产品到底能给投资者带来多大的回报还是一个未知数。国内A股市场存在风险,但境外市场同样存在风险,投资境外市场获取收益并非板上钉钉。并且,由于其投资对象的不同,收益率也会大相径庭。中国银行的第一款QDII理财产品———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被迫终止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来,国内宏观经济向好,投资者的牛市信心并未丧失,牛市的大格局还没有发生逆转。相对而言,A股市场的机会仍然多多,其回报也不一定比境外市场差。作为投资者来讲,有多少人会下定决心去境外市场冒险?况且,人民币正处于强劲的升值阶段,投资国外市场,还有汇率损失的风险。
当然,如果认为基金券商QDII对市场丝毫不产生影响显然也是片面的。基金券商QDII对大客户的吸引力或许较大,他们有分散投资避险的要求。目前看来,这一消息对于资金的分流作用相当有限,更多的作用在心理层面上。
如果要我选择,我宁愿投资更为熟悉的A股市场,决不会去赶这趟“浑水”。
不赶基金券商QDII这趟 “浑水”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