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资金流动性过剩与大禹治水


图片说明:由于绘画技术有限,画面质量对不起大家,但基本意思可以看得出来。居民储蓄疯狂进入股市,央行频频调整货币政策,连续几次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扩大汇率浮动范围,但是效果不明显。于是国家又从财政政策入手,大幅调高了印花税。然而,面对股市巨大的财富效应,单一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都显得苍白无力。这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究竟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从大禹水的历程来看,强行把居民的资金堵在银行里,还不如在资本市场有效地加以利用,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对于国民经济会更有好处。

 

近期,居民储蓄疯狂进入股市,已经形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泡沫,积聚了巨大的风险,为此央行利用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和扩大汇率浮动范围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频频出手,但终归无济于事。于是又从财政政策工具入手,进行了股市印花税的上调,然而在上调的第二天,股市出乎意料地大幅上涨,究竟长期效果如何,还要拭目以待。

从古代大禹治水可以得到启示,治水不能靠堵截,而要导,把水导到大河里、大海里,才能够减少其危害。同理,居民储蓄流向股市,也不能靠堵截,也要加以正确引导。这种引导,就需要增强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使股市真正能够成为容纳居民储蓄的大海。陆上几年大旱,大海之水不见减少,陆上几年大涝,大海之水不见增多。如果股市真正成为容纳居民储蓄的大海,则居民储蓄进入、退出股市,也对股市产生不出多大影响。

因此,扩大股市规模,是防范股市风险的最有效的措施。在资金流动过剩时,股票价格上升,从而使市场新融资、再融资的意愿增强,可以有效消化过剩资金。目前,股市每天新开户数达三、四十万,按每户平均资金十万来说,股市每天新增资金高达近三、四百亿之多,而2006年全年股市融资额才二千多亿,还没有一周时间的新增资金多,因此导致市场资金极度过剩,股票价格不理性上涨,积聚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目前,我国股市的体制并没有按照市场的规律进行自发地调节,而是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受到了脱离市场的计划限制,使股市供需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