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王杰的这句话让我们重祖国大业轻个人小我。世易时 移,二十一世纪的春风已经沐浴我们,这句话仿佛成了万古不易的真 理,时刻想发挥它教育的威力。诚然,他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 神不会过时,但这句话经不起多大推敲。注视着祖国事业的人是“光 荣”的人,问题是我们一“注视自己的名字,”就成了“虚荣”的人? 世上众多伟人,有几个能在同学少年时代就只注视“祖国事业”而不注视“自己名字”的?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治国平天下注视“祖国事业”,必须修身,不“注视自己的名字”,行吗?
其实,王杰的这句话教育出一大批只知盲从没有思考缺乏个性的青少年,这是一种不近人情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受教育者缺少人文精 神,缺少个性色彩,而这正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最大悲哀,正是素质教育不能从根本上实施的-个重要原因。
时下,这种不近人情的教育还在继续。青少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活泼好动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举国上下的青少年却背着越来越重的书包做着废寝忘食也做不完的作业,明眼教师都清楚,这些除对考试分数有点帮助外,对青少年走向21世纪的能力培养收效甚徽。如此不近人情,全国各地不正满有“人情”地大干特干着吗?更有甚者,有些模范教师公然介绍其不近人情的模范事迹:为了支援山区的教育事业,为了给学生上好课,女儿被车撞伤至死,其父患病含恨而死,妻子得病以至瘫痪,这五次非常时刻他都没有回去。这样的教师为了工作居然抛弃做父亲、做儿子、做丈夫的责任,连自已最亲的亲人都不爱,却奢谈什么爱教育爱学生,简直是天方夜谭。如此不近人情,这位教师不是照样风风光光评模作报告吗?
真难想象,如此不近人情的教育培养出的跨世纪人才能有一点人情?很难相信这样的人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迸。战国时政治 管仲劝齐桓公不要亲近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就是因为三人均有不近人情之举:易牙烹子进食于桓公,竖刁自受宫刑求侍桓公,开方去太子之位而侍奉桓公,而齐桓公不听,最后被三人困死于宫门之内。 清人蔡元放评点《东周列国志》时说到:“凡一切君子,英雄豪杰, 未有不近人情者,不近人情,非大奸大恶,即废朽而不可用者也。” 观现在某些世事,确实如此。
21世纪的中国迫切呼唤近人情有个性的教育出现。让这不近人情的教育尽快退出历史舞台将是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