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的评议之一


注:从我所著的〈漫谈我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工程思路〉第五册摘录

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的评议之一

作者:余荣星

 

(一)

干部选拨有新规

 

中共中央近日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对党政领导干部作出了如下明确规定:

 

1、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领导要引咎辞职

 

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2、用人失察失误要追究领导责任

 

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领导人责任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干部任用条例》同时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凡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应当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和分管领成员的责任。

 

3、地司级以上领导应有大本文化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提拨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本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4、党政领导任职实行回避制度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姻亲关系。有上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

 

(二)

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的评议

 

1、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的具体评议

  

1)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第一章的点评

   Ⅰ、《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贯彻执行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

第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选拔任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的领导成员(不含正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的选拔任用,参照本条例执行。

选拔任用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参照本条例执行。

选拔任用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条  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职责,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Ⅱ、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条例》第一章的点评

一、“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这一句应改为“民意化、民主化、法制化、思路化、科学化、实用化”等

1、为什么说“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不妥当,应改为民意化、民主化、法制化呢?

所谓革命是指社会的重大变革,我认为笼统地强调“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不妥当。

因为革命不能说明革命本身就是科学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可以称为革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阶级也叫革命,但这个革命本身是从一种不科学的制度进入到另一种不科学的制度里,其实是进行一场所谓的革命游戏。

我认为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不妥当,因为革命化不等于科学化,只强调革命化,使我们的权力凌架于人民之上。因此我们要强调干部队伍的民意化、民主化、法制化,由人民来决定社会是否变革,而不是由干部队伍来决定是否革命,中华人民共程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取决于执政党,该不该革命取决于人民,取决于法制化,民主化,并不能造成一种多数人的意识来决定少数人意识的情况,也不能由少数人来决定多数人命运的情况。因此干部队伍的本身是否做什么要取决于人民,要不要革命也要取决于人民,而不是干部队伍自己革命化来决定革命。

因此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不妥当,应改为民意化、民主化、法制化呢?。

2、为什么说强调“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不妥当”,应强调为干部队伍的思路化、科学化、实用化呢?

干部队伍建设要强调干部本身的经世济民之术,光讲年轻化是不行的,年轻人治政经验少,所以从干部队伍本身要有经世济民之术角度来看,干部队伍年轻化不妥当。

干部知识再多,但是经世济民之术不懂,如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知识很丰富,但是经世济民之术不太懂,但是他们却懂得如何掌握枪杆子,如何抓政权,而没有真正懂得国富民强之术,所以说推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不妥当,应强调为干部队伍的思路化、科学化、实用化。

二、“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水平理论伟大旗帜”与“矮人如站在高人肩膀上比伟人更高一等的观点”、与“坚持政治精分子治国思想”、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等科学真理有着严重的矛盾冲突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水平理论有正确的方面,但是也有错误的方面,也有一些是以前正确以后不正确的方面,所以一味地强调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水平理论伟大旗帜,阻碍了正确科学思想的产生。

过分强调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水平理论,似乎也有赵高指鹿为马之嫌,因为它们可能有不正确的部分,甚至有一些主要观点是错的,而你说要高举它们的思想,那么明明是错的,你偏偏说这是对的,这样子就成了赵高指鹿为马之嫌。

我认为“矮人如站在高人肩膀上比伟人更高一等的观点”,而且这些“矮人”已包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水平理论的正确部分。所以我们一旦高举伟人的思想,那么将使矮人无法攀登,不如来个低举,更使矮人更容易站在伟人的肩膀上。

还有一个一味强调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水平理论,将使人们对这些伟人思想的错误部分不敢纠正,因则反而影响了人们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态势。

因此我认为坚持政治精英分子的治国思想很重要,因为这些政治精英分子懂得经世济民之术,他们既发展了自己正确的理论体系,又发展了伟人思想的治政体系,同时摒弃了伟人思想的错误部分,因此我认为“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水平理论伟大旗帜”与“矮人如站在高人肩膀上比伟人更高一等的观点”、与“坚持政治精分子治国思想”、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等科学真理有着严重的矛盾冲突。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民民主制度”也有相当矛盾冲突之处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我认为这与人民民主制度有相当的矛盾冲突,因为坚持党管干部这一原则,使党的权力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权力,坚持人民民主制度就是体现了干部要为人民服务的这一原则,干部的产生,任命、管理必须要有人民民主制度来决定,因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民民主制度有很大的矛盾

四、提倡“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不符合我的正确社会发展思路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第一要素的观点

——封建社会秦国能统一天下,任用商鞅、范瞧、张仪为宰相级干部前他们一点实绩也没有群众也不共认;美国能称霸世界也是不遵守注重政绩这一原则,总统政绩再好他也要下来。中国任命干部一直以来强调政绩,结果是以前把国民经济搞到崩缘,现在是很多区域自己的财政连自己的工资都保不住,可见一味坚持政绩实在是不敢让人恭维。我以为任命干部讲思路,政绩要始终排在思路的后面才行,如果我们不这样子做,我们真的是既不如封建社会,也不如资本主义社会的治政水平

我认为群众虽然公认的干部,他有相当的政绩,但是他过去的政绩并不能说明他今后能取得相当的政绩,如毛泽东是一位群众公认有政绩的同志,但是在解放后在他担任最高国家领导人的职务时,却把国民经济搞得一塌糊涂,所以说只强调群众公认、注重政绩的原则并不十分科学。

我认为一个干部能否担任领导,关键在于今后的思路如何,自己思路好,并不等于别人就没有比他更好的思路,所以要实行竞选才行。因为思路是行动的先导,决定这个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在于要实施正确的社会发展思路。

封建社会秦国能统一天下,任用商鞅、范瞧、张仪为宰相级干部前他们一点实绩也没有群众也不共认;美国能称霸世界也是不遵守注重政绩这一原则,总统政绩再好他也要下来。如果中国一味地强调群众公认,注重政绩的原则,那么将使一些能力强、实干精神好,有正确的社会发展思路的经世济民之术的人排斥在主要干部队伍的门外。这样必然造成中国的任命干部制度既不如封建社会的干部任命制度,又不如资本主义的干部任命制度。

五、“民主集中制”弊端也很重,它与“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那里”是相矛盾的,但是采取个人决策制又常常造成很多区域任人唯亲、卖官鬻爵的现象,看来解决这一死结要有高招才行

——有的区域党委所有的常委成员没有一个是振兴人才,那么这样的人在一起而行使的民主集中制恐怕任命不出一个富民一方的干部,难怪整个区域里没有一个英雄干部的现象是屡见不鲜,难怪中国的某家报社说大家以混过日子。这种不是振兴人才又任命不出振兴人才的做法导致我们这个社会还比不上黑暗的封建皇朝的皇帝自己不是振兴人才但是他却能任命振兴人才的做法,现代比不上古代的现象必须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民主集中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进行民主集中制的成员的水平不高,或者是水平高,但是不懂得经世济民之才,那么这个民主集中制也集中不出能富民一方的振兴人才。

2、民主集中制讨论的干部对象有限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交给组织讨论的干部候选对象并不一定包括社会的优秀人才,民主集中制也只能对现有的候选人才进行集中讨论,从而使一些优秀人才不在讨论之列。

3、民主集中制有时会掩盖了真理。由于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那里,并不是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因此我认为民主集中制的任命干部很有可能也会选错了对象。

由于现在虽然是讲要实行民主集中制,但是很多地方还是实行个人专断的制度,从而造成了很多区域任人唯亲、卖官鬻爵的现象。

中国现在的很多区域存在着这么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么多的干部中却没有一个英雄干部。这就说明了现在的很多地方实行民主集中制,或者是个人决策制,但是都不能解决任命出一个取得富民一方干部的现象。

这个问题的解决应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事。

解决的方法是加大对个人决策制的压力,个人如果任命不出一个振兴人才的干部,那么他就要面临被罢免弹劾的问题。

又同时要加强民主集中制,使振兴人才能脱颖而出。

六、“应当注重选拨任用优秀年轻干部 ”这一条不符合科学任用干部原理

——秦国在统一中国过程中,曾起用了只有12 岁的甘罗为上卿,这的确应让我们好好学一学;秦国在攻打楚国时的重任最后还是落实在老将王剪身上,这亦体现了重用年老之人为干部的现象,因而说明了“姜还是老的辣”的问题,我认为年纪轻、年轻老不能成为任命干部的一个条件,而是任命那些有经世济民之道的人为干部,如果年轻大的人具有正确的社会发展思路好工作能力强,那么就应提拨重用年老之人;如果年轻干部的思路好,那么就应任命年轻干部,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重用年老之人的比例远胜过重用年轻之人的比例

——由于我们以前在任命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原来的年轻之人不能起用而现在他们已变为年大之人,如果不起用这些怀才不遇之人,而是提倡注重选拨任用优秀年轻干部,那么对那些怀才不遇之人将是十分不公平。当初周人中有一位屡次入仕而屡次不遇,年老白头而哭泣于道的人,有人问他说:“ 为什么伤心哭泣于道呀?”回答说:“ 我年轻时学为文,文章德业成就了,才打算入仕当官,而人君好用老者。爱用老者的君主去世了,继位的君主好武,我就弃文从武。武艺刚学成,爱武的君主又死了。年轻的小君主刚登基,好用少年,而我的年纪又老了。因此一辈子没碰上一次机遇。”如果我们注重选拨优秀年轻干部,那么优秀年老年大之人或干部,又将不能被起用,历史的悲剧又要重演,这将是对国家的大不幸。辛去疾一生不得重用,最后还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陆游、李白、杜甫、龚自珍一生坎坷不得重用,让我们好好记住不能让历史的悲剧在今天重演吧

——从学知识的积累来看,年纪越大吃一堑长一智,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因此同样智力的人,将是年老之人的经验优势大于年轻之人,所以我认为重用年老干部应偏重于重用优秀的年轻干部。

——现在的一种情况是区域级别越低,干部越年轻,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既然中央的干部六七十岁都在就职发挥重要重用,那么让那些年老之人的优秀干部在级别低的区域就职岂不更能为官一任富民一方

——如果重用年老优秀干部,而他却思想僵化没有富于改革精神,这又是对社会的祸害行为

——年纪不能成为任命干部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把年纪作为任命干部因素来考虑,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我认为注重选拨优秀年轻干部这一条不符合科学任命干部原理:

1、综观历史经验来看,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开国元勋中的人还是以年纪大的人为主

中国历史上秦国秦始皇任命12岁的甘罗为上卿为秦朝统一天下立了大功,但是秦国统一江山最终还是靠老将王翦带兵60万灭了楚国才使祖国统一大业基本上大功告成。

秦朝以前的周武王就是靠八十四岁的姜子牙辅佐而定天下。

刘邦虽任命年纪轻的韩信打江山,但是刘邦周围也有一批年老的智谋志士如张良、萧何为刘邦统揽全局,筹谋划策有关。

所以从历史的发展经验来看,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开国元勋中的人还是以年纪大的人为主,这是注重选拨优秀年轻干部不符合科学任命干部原理的一条原因。

2、不任用优秀年老干部也是一些国家导致祸国殃民的一个重要因素

秦赵大战,本来任用廉颇老将为帅,与秦国攻赵大军相持不下,寻机歼敌。但是赵王听信谗言任命年轻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结果纸上谈兵的赵括坑陷了四十万赵军,使四十万人马在一夜之间被秦国大军所杀。

这就是赵国不用老将导致祸国殃民的结果。

难怪辛去疾在年老之时,仍然想指挥三军保卫宋室江山,收复国土,他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千古悲叹。

3、从个人的知识积累来看,在同等智源情况下,年纪老的人比起年纪轻的人掌握的知识更多,因此应该起用优秀年老之人比起启用优秀年轻之人更有利于治政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同等智源的情况下,一个人生活于世界上的时间越长,那么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越来越多,这也就是说姜还是老的辣的这个道理。而年纪轻的人从政时间短,经验不丰富,因而从这一点上看不如于优秀年老之人从政。

4、年纪轻的优秀之人在以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得重用,而现在他们已变为年老或年大之人,如果还是不起用这些怀才不遇之士,那么这将是一种十分不公平的做法

由于我们以前在任命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原来的年轻之人不能起用而现在他们已变为年大之人,如果不起用这些怀才不遇之人,而是提倡注重选拨任用优秀年轻干部,那么对那些怀才不遇之人将是十分不公平。如果我们注重选拨优秀年轻干部,那么优秀年老年大之人或干部,又将不能被启用,历史的悲剧又要重演,这将是对国家的大不幸。辛去疾一生不得重用,最后还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陆游、李白、杜甫、龚自珍一生坎坷不得重用,让我们好好记住不能让历史的悲剧在今天重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