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墙里面的傻子文化


 

记得我在专栏里说过一个故事。话说隋炀帝当年为了耀威于外使,就在京城里让他们随便吃喝、不用给钱。这倒也罢了,他老人家还把京城里的树都裹上绸缎,弄得他自己象个财大气粗的绸缎庄掌柜——这倒也部分上是事实,因为当时是家天下嘛,天下所有的绸缎都是他的。

 

让我想起这故事的,是最近甘肃永靖县部分公路两边,最近新竖起9处鲜亮整洁的高墙。外人很奇怪,不知道这玩意是做什么用的。当地政府称,这是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而当地农民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据说,在这条2米多高的墙后,是农民的土坯墙和破旧的院落。按照当地政府的说法,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

 

关于这种新农村建设,我一直是举双手赞成的。我觉得这跟当年隋炀帝“新京城建设”完全有一脉相承的精神,就是胆子还不够大、步子还不够快,想象力也不够丰富。众所周知,丝绸比建墙的成本要高,而且看起来也够漂亮,除了牢固性稍微差了点以外,还是值得推广的。尤其是在这个“全县贫困面10%,个别乡镇的贫困面更是达到70%以上”的国家级贫困县里,更要让面子上好看才好。

 

理由很简单:要是让自己治下的惨状被公路上南来北往的人看到,就如同妓女被人看见了羞处一样,虽然事实是人尽可夫,但内衣不妨是带蕾丝花边的那种。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文化墙看作是件高档内衣或者婊子的牌坊。精致是精致到家,但其包裹的东西是尽人皆知的。

 

所以,我个人从来不把这种工程叫做“面子工程”,而是名之为“内裤工程”。面子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只有当某些人想把什么不好的东西藏起来的时候才会干这种事。妓女穿高档内衣只是为了生活,官员做这种工作应该是为了政绩。要是说起来,还真不如这些“特殊职业者”。

 

而这种特殊职业的发烧友们,在史书以及现代络绎不绝。原来是叫做点缀太平盛世,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是太平盛世了,就说这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倒确实是一种文化。因为文化毕竟是一种传承的东西,能从大隋朝的皇帝传承到今天的甘肃永靖县,想不说是文化都不行。

 

这种文化可爱之处,就是把老百姓当傻子、而他自己就是老百姓眼里最大的傻子。比如说这些县领导的前辈隋炀帝就是这么个人,他就问那些外国使节:我的国家怎么样啊?外国人虽然在那个时代是我们天朝上国嘴里“蛮子”,但也不是傻子,于是回答到:您的国家太强盛了——这是打算接着回来骗吃喝;还有人比较实在,就问隋炀帝:树上都裹了绸缎、饭馆随便吃饭,为啥叫花子还是没吃没穿的?这个问题隋炀帝回答不上来,于是就起驾走人了。把地位低于自己的人当傻子基本就是这么个下场。

 

可是这种把别人当作傻子的事情之所以能不断发生,就因为这个老百姓眼里最大的傻子明白一个道理:其实在他之上有好多更大傻子,他可以去糊弄他们嘛。这就是他们眼里的傻子定律:总有更大的傻子被忽悠住。隋炀帝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他已经是皇帝了,他没有领导,傻也就傻到头了。你说甘肃一个县的主管人员,在他上面该有多少人?当然,更大官员也可能是装傻。这个就不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