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亦要有“经营意识”


 营销亦要有“经营意识”
——写给我们营销人

营销时代,因营而错,因营方胜。营者,经营,营运之意。而只有“有意识”才能“不盲动”。
1.竞争意识
“重在参与”是奥林匹克所介导的体育精神,但它并非营销人之金科玉律。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销售额长才是营销人的应有之义。市场经济必然形成无情竞争,我们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图发展。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原理告诉我们,只有把我们正在做事情做得最好,我们的机会成本才能化到最小。因此,“参与竞争,追求最好”是我们的行为准则。
在市场竞争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才是对它最好的诠释。有了竞争意识,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是被动挨打;也只有在竞争中去奋力拼搏与开拓,以至“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我们才可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2.管理意识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是一个“大管理”概念,它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要求“相到制衡”。衡量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从它最薄弱的环节体现,道理如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管理是一门科学,因此也算生产力一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事业成败,而营销管理属于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上海一位从事仪器销售的老业务员,平时注意搜集、整理客户信息,多年来积累了厚厚的一大本终端客户管理档案,其中包括对各级销售主管的“私人档案”。这是他取得良好业绩的重要原因,属于对终端客户的管理。营销管理还包括通路建设、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广告宣传等。工作中,要力求管理平衡,避免顾此失彼。
另外,加强管理还包括营销员本身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
3.创新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曾把创新提到了关系民族存亡的高度。事实上,创新对一个企业,对任何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
创新,要求我们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时不生搬硬套,在处理问题时,不墨守成规,面对变纪莫测的未来不因循守旧。一句话,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实际,力求走出一条新路子。
创新往往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因为创新者并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他创想出来的新方法、新技术是否有效。因而,有胆有识,敢想敢干是对创新者的一项基本要求——他必须有勇气去承担创新一旦失败可能产生的后果。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二:
一是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创新,它要求营销人在实行“拿来主义”后,为有利于消化吸收,最好先细细咀嚼品味一番再下咽,切铁囫囵吞枣;二是自我创新,它要求创新者平时就要注意观察、积累、分析。
只有力求创新,才可能有所新创。
4.忧患意识
古人曰“生于忧患”。面对跌宕起伏,风去变幻的市场环境,我们经常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
当我们在风雨中历经激情与疲惫,并满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希望时,也许等候我们的却正如一位作家笔下北方的春天,尚未感觉到春的温暖,现实便把我们匆匆带入了一个炎热而让人烦燥的夏天。
具备忧患意识绝不是杞人忧天,或者每日垂头丧气,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它提醒我们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企业要为员工创造机会,员工要为企业创造效益。如果有一天,不是因为企业现状已束缚个人发展而不得不离开她时,也许他们会很潇洒地这样道别:“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轻轻的,我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其实,无论对企业还是员工而言,这中间总有几多无奈。
“观念乃一切事物之发端”——营销中应当具备的意识有很多,这里当然不应理解为唯心主义中的形而上学,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讲,它是指社会意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