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只剩下灰色,它也显得更真实


  即便只剩下灰色,它也显得更真实

  19日,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向媒体公布了《广州市城市色彩规划研究》(草案),受委托的研究机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和中山大学建议将广州的主色调定为黄灰色(3月20日《信息时报》报道)。

  据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彭高峰介绍:“城市色彩规划是为了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美观的人居环境。本次规划更像是一个开端,一个话题,希望为广州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为广州城市文化的发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米灰色调的法国巴黎城、土黄色调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城、艳灰对比强烈的瑞士苏黎世、砖红色调的英国伯明翰、褐色调的德国汉堡城、明亮色调的摩纳哥城……“色彩规划”原本是个“泊来词”,在国外一些发达城市已经成为呈现其独具传统色彩韵味的代名词。

  从这个潮流或角度看,在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进程中,“色彩规划”无疑是必要的。然而,我们的城市真到了需要迫切解决“城市色彩规划”的时刻了吗?我们真的有足够把握让民众心平气和地接受(或默认)一个“色彩规划”出来的城市主色调吗?

  一个拥有舒适、宜人、美观的人居环境的城市,与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是有大前提的。比如说,这个城市的房价高不高,能不能让民众买得起房子、定居下来?这个城市的治安好不好,能不能让民众无忧无虑、安居乐业?这个城市的公共设施怎么样,是否让民众感受到足够的便利?

  在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一个“宜居城市”根本就无从谈起。这个时候,还去谈“城市色彩规划”,无疑是一种奢侈和浪费;民众对其会有强烈的质疑、反感和反对,也就自然而然。

  具体到广州,房价之高曾让一些政府官员也坦言“买不起房”;治安问题虽然得到缓解和好转,但类似“背包党”“砍手党”“飞车党”一类、让人“闻所未闻”“闻之色变”的案件还是屡见报端……大部分人都买不起房的城市不能算“宜居”,很多人都不敢毫无顾虑、不分昼夜、放心自由地穿梭漫步的城市,也不能算“宜居”……相比起“城市色彩规划”来说,更多民众面临和关注的,更应该是这些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搞“色彩规划”,笔者表示赞成,但就我们的国情而言,现在显然还不是合适、高调的时候。在民众的质疑和反对声中,笔者期待包括广州在内的各级政府决策者们,能够有海纳百川的肚量、三思而后行。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如果政府能从民众利益出发出台政令决策,自然就能实现政令畅通、百姓拥护。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同时,也不要忘记张爱玲女士的另一句话:“其实我知道,即便这个城市只剩下灰色,它也能使到这个世界显得更真实。”对民众而言,他们面对的,毕竟永远是一个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