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对传媒产业的关注不够


——谁来代表传媒产业的利益、谁是传媒产业的代言人

□ 戴天岩

2007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传媒产业关注不够,传媒产业的发展明灯在哪里?国家是不是为了民生问题而弱化该产业的投资和促进政策?这个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重要生力军,作为具有文化导向的、涉及千家万户、占国内生产总值(GDP1.76%2005GDP182321亿元,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3205亿元)的传媒产业真的在政府政策中凋谢了吗?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到传媒产业的部分列举如下,以使得我们更清楚看到传媒的思路。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主要做了七个方面的工作”提及:“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文化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继续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新年规划“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强调:“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继续建设一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搞好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档案保护。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开展扫黄打非。”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约17300多字,直接涉及传媒产业的440多个字,涉及文化、传媒产业的文字占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总共才占2.54%的比例,整个政府工作报告》都被“三农”、医疗、住房、食品安全、教育抢了头筹,传媒产业尽管不如生存问题那么重要,但是对人类的发展和素质提升,是起到最在重要的作用,几乎充斥了人民大众的每天生活生产和消费,又怎么能够轻易的忽视?

对于民众反应强烈的虚假广告现象、(盗取游戏装备的)病毒泛滥现象、报业集团的改制、复合出版的推动、图书和网络盗版问题、电信垄断现象等等,政府工作报告》都基本没有触及,传媒产业是不是从2005年后,真得走向了“黄金之河”?一直作为投资者关注的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数字新媒体TMT中的技术更多是以IT为主,Media更多是以互联网,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包括数字电视、移动视频、网络流媒体、手机媒体等)似乎离“两会”很远,离老百姓很远。

我们应该看到,TMT给我们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似乎就被忘却了,不但如此,在“两会”上,提出提案议案的也很少,通过对网络搜索,发现:著名电影演员巩俐提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提案,被指责为是小学生,传媒人士没有提出传媒议案的案例之一;倪萍委员心系留守儿童和贫苦母亲,传媒人士没有提出传媒议案的案例之二;政协委员杨澜打起了慈善牌,希望通过媒体为其设立全国性慈善公益日的提案造声势,传媒人士没有提出传媒议案的案例之三;著名作家、霍达委员最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贫富差距看病太贵房价太高等这些老百姓挂在嘴边的难题,传媒人士没有提出传媒议案的案例之四;政协委员、影视明星陈道明的提案关注的是中小学教育问题,希望可以在全国各地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教材,但这样是否会造成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障碍,则是他所担心的问题,传媒人士没有提出传媒议案的案例之五;全国政协委员赵金城建议,应尽快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并建立垃圾短信管理平台,加强对短信群发设备销售和使用的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以彻底治理目前垃圾短信的泛滥,则涉及到了传媒领域

“两会”基层群众选出的传媒代表不为传媒产业提议案,我想是不是背离行业代表不能代表行业利益的初衷,换句话说,这样的代表是否能够代表传媒产业的利益?如果选出的代表都不能代表传媒产业的利益,那么,谁又能代表传媒产业的利益呢?

我们可以假定代表是来自那些特定的行业,比如:巩俐来自电影产业,倪萍来自新闻传播领域,杨澜来自电视制作和文化传播产业,霍达来自出版领域,陈道明来自娱乐影视业,代表提出的非传媒提案,对社会不是没有贡献,但是,要知道我们来自哪个阶层,我们代表了什么样人的利益,“两会”是表达民意的地方,不是过家家的地方,如果这样长此下去,传媒产业的利益谁来维护?传媒产业又向何处去?不得不令我们每一个人担忧。

 

来源于:传媒新思路博客(http://hexun.com/davad311/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