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长期持有人利益--开放式基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兼答枫林路博友所问


   枫林路博友发现,他所持有的德胜精选基金净值的增长低于他所预计的水平,希望知道是何原因。

   节日期间不能查阅基金数据,我无法判断他的计算是否准确,但感觉他的判断是对的。二月份德胜精选分红后进行了持续营销,基金规模增加摊平了每份基金的增值额。据我所知,持续营销以来没有机构对德胜精选进行大额申购,因此,德胜精选持有人遇到的基本上不是机构套利,而是新投资者的大规模进入摊平了原有投资人收益的问题。

   德胜精选成立以来业绩不错,但是一直面临不断被赎回的压力。去年中旬进行了一次持续营销,但很快又降到了不足一亿份额。由于对股改股复牌的时间,以及复牌后的市场表现难以准确判断,公司内部反复讨论后还是决定进行持续营销。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在时机和节奏的把握上值得推敲,在长期持有人利益的考量上有所欠缺。

   开放式基金管理中始终存在新老投资者之间收益和风险的分享和分担问题,如果不存在套利的空间和可行性,新老投资者之间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基本可以由市场机制解决。然而,套利的空间和可行性几乎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在中国有新股认购、股权分置改革,在美国有跨市场交易导致的择时交易。

   去年在美国学习时,遇到美国对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择时交易问题的讨论。择时交易通常是指利用全球不同资本市场在交易时间上的差别,买卖基金套取利润。比如,美国股票市场收市后香港股票市场还在交易,择时交易者就可以利用香港市场股票交易的信息,第二天在美国市场上对可能受香港股票交易信息影响的美国基金进行短线买进或卖出套取利润。择时交易不直接违反美国证券法规,但它损害基金长期持有人的利益。因此,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对此极为重视,明令禁止择时交易,并对违反这一要求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和相关证券公司进行处罚。

   在中国,虽然基金公司可以采取停止申购和限制大额申购的方式限制套利行为,但是,如果监管部门不明令禁止,舆论宣传上缺乏导向作用,不仅机构套利行为有可能愈演愈烈,比如,现在一些证券公司成立的“基金的基金”;而且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也会拿基金当股票炒。这种情况下,开放式基金的长期持有人可真成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我认为,保护持有人利益,更要保护开放式基金长期持有人的利益,是当前基金管理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基金业的长期发展,应该引起市场参与各方的充分重视。基金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者首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方面基金公司可以有很多作为。其次,监管部门应该明令禁止套利行为,建立保护长期持有人利益的监管环境。最后,要形成保护持有人利益,更要保护长期持有人利益的舆论导向,从而在行业内形成保护长期持有人利益的文化。

   在这里,我向枫林路的博友,以及德胜精选的长期持有人道声,对不起,以后我们会做得好些。顺致各位博友春节愉快!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