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运山西


煤,山西经济发展的命脉。

煤,山西矿难不断的根源。

山西人,因煤而致富,亦因煤而霉运不断。

矿难事件的陆续上演,让山西成为媒体舆论一次又一次关注的焦点,让国人一次又一次因矿难而为山西悲哀,为那些因矿难而飞逝的死者哀叹,为那些死者的家属祈富。同时,我们的脑中不仅再次闪现这样的疑问:山西怎么了?

洪洞,这个熟悉的名字,这个悲剧不断上演的事发地。当黑砖窑的阴影还缠绕人心时,丧生100多条人命的矿难悲剧又一次推在国人眼帘。

此时的心情,除了沉重,还有愤怒,亦有悲鸣和同情。

似乎煤的存在,矿采资源的存在,注定是和悲剧连在一起的。因为,安全隐患在一次又一次的整治和禁令中,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而是一次比一次事发严重,一次又一次暴露出单靠政策制度抑制悲剧发生的薄弱和乏力。

“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的口号,已在当地政府和媒矿经营者耳边磨了一层老茧,听的多了,见的多人,人就产生异常麻木冷蔽的心态。人心的冷漠麻痹,不是单靠国家法律、政策对人的约束就能够改变,而是由于人对利益的贪婪。只要有利益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行下护的行为就不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也就不可能立竿见影的消失。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有一句关于利润率价值的名言:为了50%的利润,它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为了300%的利润,它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于是矿难是接二连三的发生,但是为了个人或团体的私利,依然会有一部分人冒着杀头的风险去与政策、法令、制度违抗,去追逐那用鲜血染红的黑碳的利益。在他们看来,死几个人的成本远远小于自己冒风险既得的利益。

一个官本位思想严重,整体民众素质和其他条件较为闭塞、落后的山西,能够把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严格执行到位,可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据说,山西那部分靠老祖宗留下的资源富起来的山西人已经将家人迁移出山西这个环境污染严重、交通落伍、思想老朽的鬼地方,但却在时刻剥夺着这片土壤的根基,每年挖煤留下地壳变空、陷的风险,留给了那些贫困的山区民众,他们收入有限,移不出去,家家靠着枯萎的地表收入,和到空壳下出生入死的冒险,维系着整个家庭。

整个山西应该时刻处在的危机之中,资源殆尽以后的发展,底下留下的空壳,污染严重的空气质量,恶化严重的水质……都是一个接一个危险的炸药桶,时刻都在不经意间被点燃。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山西的基础太薄弱,民众的疾苦亦增加不少。地方政府,特别县级政府的基础条件和执政思想的顽固保守,只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路,而不会创造其他带民致富的本领。

洪洞县,应该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活例。从黑砖窑事件就充分反映出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跟之而来的矿难事故,相信当地的医疗卫生设备也是缺之又缺,对矿难者的抢救工作,也不是单靠一个小县城的设备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能在这次矿难中,还会暴露出更多令人费解的硬件缺陷。

洪洞县,应该是目前山西政府部门和山西县级城市整体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经历了一次暴风雨洗礼的小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本辖区既有的隐患。从省政府到县政府也仅是一个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处理。没有问题,安然自得;有了问题,慌里慌张;解决问题,又安于现状。一切都在被动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被动思维的引导下,变得更加保守、麻木!

    山西霉运,不是因为山西所处地理位置和煤资源的问题决定的,更多可能是因为当地执政思想和企业经营思想的保守、陈旧、官本位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