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产党员的三句话之二


陈庆才同志说:在学习“三个代表”的时候,我没有忘记“双思”,饮水思源,富而思进,没有光芒,可能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未来还是托付在光芒。

 

陈总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0年前,光芒企业犹如一颗种子,刚刚在长江北岸破土而出,那时还是18岁小伙的他就加入了光芒,这一干就是30年,再也没有离开过光芒,作为光芒第一批创业人,可以说,他亲历了光芒迂迴曲折的发展,见证了光芒不断前进的辉煌,他用自己火热的青春年华奉献光芒,同时也在光芒这座大熔炉里得到锻炼成长。

今天已经身为高级工程师的陈庆才,经常谈起81年他由一个普通技术工人考取江苏电视大学的经历,那时光芒还处在发展初期,正是需要大把资金、大批人手的关口,是送是留,学成之后能不能回来,公司领导没有太多考虑,决定送培三年,所有费用由公司承担,陈庆才没有辜负光芒的重托和希望,三年后的84年,学成归来的他第一件事就是把鲜红烫金的大学毕业证书交给公司,他以一个普通工人的姿态投入到新的事业,光芒百业待兴,技术至关紧要,他的归来为光芒燃气技术和新品研发带来了新鲜血液。此后,他从技术科描图员、设计员做起,一步步坚实的脚印,一个个攻克的难关,一双双赞赞许的目光,陈庆才和光芒一道成长,他先后担任技术科科长、开发部经理、燃气用具研究所所长,直至今天担任股份公司技术副总,通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光芒燃气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建成技术高地,成为行业翘楚,他本人也成为燃气行业颇有名气的人物。

花香蝶自来,正是由于他在业内的知名度,引起不少同行企业的兴趣,他们往往通过业务交往和技术交流的机会,对陈总许以种种优惠条件,引他跳槽,他都不为所动。2002年夏天,浙江一家知名企业的老板,亲自来到靖江,托人转告陈总,可以提供一部专车、一幢别墅、年薪30万元,请他出山。这可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多么诱人的魅力啊!然而,这个出手大方的老板最终失望而归,陈总不但没有和他讨价还价,连见上一面的机会也没有给他。事后,不少人问过陈总,当时是怎么想的?陈总很平淡,他说:洋房轿车哪个不动心,但人要讲良心,我怎么能背弃培养我的家乡和光芒。他的动人事迹先后在《靖江日报》、《泰州日报》上报道过,更多的人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

十多年来,在陈总身边工作学习的年轻人,走了一拨又一拨,陈总对他的荣誉谈得很少,和他们讲的最多的还是他的大学经历。他说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环境和条件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如果那时候公司不送我去深造,或者担心我学成之后不回来,我可能就不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但是个人发展好了,不能忘记奉献集体、回报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最终是看他奉献了多少、回报了多少,尤其是一名共产党员,更要牢记带领群众致富,争取造福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