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与桥梁共成长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
50年架5座桥
一桥到二桥:38年,二桥到五桥:12年。
武汉三镇依水而兴,桥之于武汉正如动脉之于身体。座座桥梁通衢武汉,座座大桥,凝成江城厚重的历史。武汉,因桥而生动。
1957年10月,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中华大地南北交通阻隔由此打通。
38年后的1995年,第二座大桥跨越武昌汉口,改变“三镇交通一线牵”的局面。并与长江一桥,构成武汉市28公里的内环线。
此后,武汉地区建桥速度加倍提升。2000年9月,武汉第三座长江大桥白沙洲大桥通车,这座同类型桥梁中的“世界第三”,使107、316、318等国道由“瓶颈”变通途。
仅隔一年后,即2001年12月,军山长江大桥通车,携中国两条动脉——京珠与沪蓉高速,跨越长江。
与长江二桥相比,军山大桥主要分流外地过汉车辆,是武汉88公里三环线上的重要跨江工程。
6年后,阳逻大桥再立荆楚。这座武汉市第一座悬索桥,与军山大桥一起构成武汉188公里的大外环,架起京珠、沪蓉绕城而过。
“武汉速度”,展示城市力与美
现在,武汉人开始称呼自己的城市为“桥城”。因为浩荡长江上,雄伟大桥在武汉从“二”到“五”,只用了12年时间。
50年间,从武汉长江大桥充满民族风格的钢桁梁桥,发展到长江二桥、白沙洲大桥、军山大桥的斜拉桥,到阳逻大桥的悬索桥。江城的桥,正变得越来越优美。
50年前,武汉长江大桥最大跨度128米,水中8个桥墩;2001年,军山大桥最大跨度618米,江中两个主塔墩;到阳逻大桥,干脆一跨过江,最大跨度达1280米,远观如轻鸿一片。桥,正变得越来越轻盈。
“长江第一跨”耗资1亿多元,当时武汉年工农业产值只有18亿左右。“第二跨”花了15亿多元,江城GDP增长到606亿元。“第三跨”投资11亿元,武汉GDP已增长至1206亿元。到阳逻大桥的“第五跨”,总投资20亿元,武汉GDP已达2590亿元以上。
桥梁,见证着武汉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8年,武汉的第六座长江大桥——天兴洲大桥即将通车,第七座大桥——二七路长江大桥也正在规划设计中。
建桥的速度折射江城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