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坐标
——从阳逻大桥看武汉城市布局
城市走向风向标
武汉如果没有桥梁,也就没有完善的交通骨架。桥梁始终是影响武汉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的核心要素之一。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都诞生在江河湖海之滨。
汉口汉江沿岸因盛极一时的水上交通而被誉为“九省通衡”,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但因无桥过江,成为中国沿江唯一地分三镇的城市,火车破天荒地在这里坐船过江。
1957年,“一桥飞架南北”,三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之后,武汉在长江上建起6座跨江大桥,分居内环、三环和外环的交通咽喉之地。武汉,一举成为长江上建桥最多的城市。
城市发展,经济布局与交通流向呈正相关。桥通路通经济通。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大桥见证了武汉的发展轨迹:长江大桥建成后,解放大道、武珞路这一新交通轴线成为城市重心偏移的方向;二桥通车后,南北两岸形成武汉新的经济中心;白沙洲大桥,连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湖高新开发区。
而阳逻大桥,画“圆”为188公里外环。纵观阳逻大桥,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圆”本身的内涵——武汉城市布局,将可能因此改变。“外环的全线贯通,除了交通外,很大的意义是对城市发展布局的调整。”中国科学管理学院武汉交通研究所所长胡润州说。
三环的贯通,带动了物流产业的调整。白沙洲大市场由武泰闸迁至三环线边的白沙洲,紧邻三环线的舵落口大市场发展迅猛……众多需要大进大出的各类大市场、需要更加便利的物流基地调整成为必然。在武汉的物流发展规划中,布点选择了三环。
随着外环全线贯通,沿线经济的发展,武汉的物流产业、客运汽车站、房地产业等将会选择布点外环。胡润州说,这种趋势走向现实需要的只是时间。
画出武汉新边界
阳逻大桥“画圆”武汉外环,武汉城区呈现新边界:“大武汉”城区面积70年里扩大超过116倍。
新修编的武汉城市总体规划说,到2020年武汉城区范围将扩大至外环线,总面积达3261平方公里。
1950年,武汉建成区仅28平方公里。到1980年,城区扩大至二环线以内和堤角、古田、关山、青山等地,面积177平方公里,30年扩大6.3倍。
根据新规划,至2020年,1个主城、11个新城、15个中心镇、29个一般镇将构成武汉城镇体系。其中,主城区包括滨江活动区、王家墩商务中心区、汉口中心商业区、环沙湖公共服务中心区、中南路——中北路商务办公区五大职能区。吴家山、蔡甸、常福、纱帽、纸坊、北湖、豹澥、阳逻、盘龙、邾城、前川等,将成为“市区内”的重要新城,承担主城疏散人口、农村转移人口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