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中国旅游报上的散文


 

    在陈巴尔虎草原深处有一条“天下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每到夏日,这里水草丰美,景色如画,是游牧者的天堂。也正是这片带了灵性的草原,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巴尔虎的优秀儿女,朝鲁们图雅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朝鲁们图雅蒙语是启明星的意思。当我们走进朝鲁们图雅的蒙古包时,她的热情与所有蒙古人一样令人感动,但她的坚毅,她的灵秀,她身上所散发出的现代知识分子的气息,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朝鲁们图雅的蒙古包与其他人家的蒙古包没什么两样,中间有一个能够容纳十几个人的大桌子,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小花碗里是香香的奶茶,碟子里是诱人的奶干和奶烙,最特殊的一件东西就是那台组合音响,我问朝鲁们图雅,是用来听歌的吧?她笑笑说,也听歌,听外语,现在外国人来草原的越来越多,外语总不说不听就会忘了。在夏营地没有电视看,有这个组合音响可以听新闻,虽然是牧民不能只顾拉车不看路呀……

    陪同我们来的人向大家介绍说,朝鲁们图雅从内蒙古农业大学畜牧兽医毕生后,不留恋城市生活,一心想回到大草原,当新时代的牧民。她的举动,为草原牧民这支群体注入了新鲜血液。从她回家乡当牧民到现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只有10来头牛、不足100只羊的小畜户,发展成有50余头牛、1300多只羊,40匹马的大畜户。她是发展牧户旅游业的代表,她的家里拥有四轮拖拉机3辆,2020型吉普车1辆,4台打草机械,年收入超过10万元。由于出色的表现,2003年她当选为旗政协委员,2006年6月当选为嘎查党支部副书记。

    当我们问她回家乡当牧民有没有后悔时,她说,当初回家乡当牧民,许多人不理解,不仅是草原人,就连她的同学老师也不同意她的决定,怕她吃不了这个苦。在前几年的确吃了许多苦。

    1999年的秋天,朝鲁们图雅捧着学士学位的毕业证书,怀揣着学以致用的美好愿望,回到了家乡,但等待她的却是全旗机构改革、教育严重超编的实际情况,工作一时分配不了,她面临着是等待就业,还是另求发展的抉择。几天几夜的困扰,几天几夜的沉思,朝鲁们图雅做出了让周围人大吃一惊的决定:回到大草原,从事畜牧业。

    当年的11月,一个憨厚老实的汉族小伙子走进了朝鲁们图雅的生活,他们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即使是新婚也没能干扰她为自己立下的志向。还没有度完蜜月,她就与爱人一道来到了自家的草场上,将家里一个使用多年的破旧蒙古包组装后,便成了他们的新家,因为年久失修,蒙古包四处透风,每天早晨被子外面都会结上厚厚的冰霜,由于没有棚圈,当时家里仅有的大小10来头牛、30只羊及承包的72只基础母羊,全部都是露天放牧,看着风雪中瑟瑟发抖的牲畜,夫妻俩冒着严寒到河套割柳条子,回来后经过捆扎,编起了一个简易的棚圈,又靠借款建起了围栏,就这样度过了那个艰难的冬天。

    生活往往愿意与人开玩笑,2000年的春天,已经接羔完毕的朝鲁们图雅,本想可以松一口气了,可谁能料想到因为防疫、驱虫等措施不到位,加之无棚圈的因素,她家竟然损失了12头牛、30多只羊,眼看着辛苦努力付之东流,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挫折并没有把坚强的朝鲁们图雅击垮,相反更坚定了她走科学养畜的决心。面对着管理无序、基础设施低劣、牲畜品种差、成活率低的状况,她决定贷款建棚圈、改良牲畜品种,于是在发动了所有亲戚朋友的情况下,筹措了4万元,加上平时卖牛奶和省吃简用积攒的钱,终于建起了264平米砖瓦结构的棚圈和院套、36平米的住房,这在当时是具有超前意识的举动。看着新建的棚圈,她觉得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当年8月,伴着儿子的出生,一家人的生活陷入拮据,回想那段日子,朝鲁们图雅至今心有余悸:那段时间几乎很少吃肉,作为牧民,却吃不起牛羊肉,即使偶尔的一顿肉也是吃猪肉,甚至宰杀临死的牲畜,供自家食用,蔬菜就是土豆、白菜。说到这儿,朝鲁们图雅笑笑,“生活虽然艰苦,但经营畜牧业的决心我始终没有动摇。”

    凭着所学的知识,加上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朝鲁们图雅开始实施她的畜群品种改良计划,先是通过卖自己的低品种羔羊,再将资金投入到购进新品种羊上,几轮下来,她家的羊品种更新了一大半,增强了畜群的繁殖能力,改良后的第二年,居然获得了接羔率120%的丰收,好多母羊都产出了双羔子,这是多年来陈旗畜牧史上都少有的。不仅如此,她还抓住了牛价上涨的有利时机,卖掉了品种较差的奶牛,购进了品种优良的荷斯坦等高产奶牛,在更换畜群品种上,她是可以搭上血本的,曾经一只锡盟乌珠穆沁种羊要500多元,因为这种羊产肉性能优异,遗传性能稳定,具备优秀肉用羊品种条件,她一下买了4只,这对于当时只有3000—4000元年收入的她来说,是需要一定勇气的。2003年,她申请到了2万元的小额贷款和2万元的国际贷款,她将这笔钱又投入到发展畜牧业上,新购进了一批母马。2005年,再次购进146只基础母羊,短短两年的时间,家里的畜群已成规模。

   人生的轨迹就像一条曲线,近年来,牲畜出售价格低,牧民们的经济收入受到了影响。朝鲁们图雅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她想到在大学读书时老师讲过多种经营的战略,我们为什么不搞多种经营呢?她在考察了众多行业后,认为大草原旅游业既是空白点又是经济增长点,因为如果只是简单地出售羊,每只最高价仅为350元,但经过加工后,出售给游客,每只就能达到500至600元,经济回报丰厚。

    其实,投资旅游业朝鲁们图雅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自己生在草原、长在草原,儿时祖辈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让她至今难以忘怀:莫日格勒河畔长满了芦苇,水清鱼肥,没过膝盖的青草,大人们平日里骑马放牧,远远望去,那马好像从水面上飘过来一样。还有骆驼拉的爬犁,以及一张地桌放在马皮拼成的“地毯”上,一家人喝茶闲聊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一切在她的记忆里,也成为她现在的梦想。熟悉的生活场景已经远去,她想念芦苇、想念那草、摆着地桌铺着马皮的毡包。她略带深沉地说:“旅游已经成为所有人的生活内容,好多人花大把的钱来看草原。我们的畜牧业发展要有度,过度放牧会毁灭草原,如果没有草原,就没有牧民,草原可是牧民最大的财富呀。” 朝鲁们图雅比别人想得更多、更深。

    朝鲁们图雅再次不顾人们的反对,毅然选择了在自家的草场上建旅游点。最初只有3座简易的蒙古包,每日只能接待60人。今年她把自家的旅游点进一步扩大,有了8座蒙古包,能够一次性接待近100人就餐,容纳20人住宿。

    今年,旗政府已将“朝鲁们图雅旅游点”定名为“巴尔虎民族风情旅游示范户”。

    在我们问她今后的打算时,朝鲁们图雅笑笑说:我家的牲畜再发展就要超载了,过度发展畜牧业会对草原造成伤害。发展旅游业是我今后人生新的奋斗目标。

    朝鲁们图雅,凭借着她不弃不舍的人生追求和对草原的割舍不下的深情,奉献着她绚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