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则山东寿光一草根义工组织被当地民政局以非法组织为由解散的报道在引发争议的同时,在浙江永嘉,同样的草根义工却被当地政府“扶正”。草根义工面对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制”,这正是当前义工组织生存状况的缩影。
“现在有些累了,但又失败不起,因为我们是‘标本’嘛。”王勤微说。王所说的标本,是指永嘉QQ群变身后,被称为“一个民间义工组织合法化的标本”和国内第一个获得政府注册的民间义工组织。
伤心的记忆
于明效,寿光义工募捐的负责人。提起被媒体披露的今年6月23日晚义演受阻的事,他如今已经相当平静。据他回忆,当天是为了给6名或聋哑或父母双亡的失学儿童举办的专场募捐活动,他们准备了30多个节目,晚6时30分在寿光人民广场上开始了义演。当时广场上人很多,至少有数百人。演出进行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寿光民政局协同城管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出现并禁止募捐,随后演出被迫中止。于明效告诉记者,演出中止时只有几个市民捐了几十元的善款,原准备在节目演出高潮时集中劝募。
对于这次事件,于明效现在的评价比较谨慎。他认为,作为草根,他们原来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没有认识到这样的活动可能会受阻,只觉得自己是在献爱心,做好事。
寿光义工其实是一个很年轻的草根义工活动群体。于明效原来曾在潍坊参加过三年的义工活动。回到寿光后,今年3月,他和几位从未谋面的网友在谈论寿光一个得病的孩子需要救助时聊起义工的事,大家都很感兴趣,于是提议在寿光也搞一个义工活动。这个提议很快得到网友的支持,通过寿光爱心义工网注册的会员有260多名,现场填写报名表的有150多人。这个草根义工近半年内组织了慰问孤寡老人、救助失学儿童、给交警送水、暑假巡河防学生溺水等活动,先后有近100人参与了活动。
然而,令于明效和他的同伴们没有想到的是,8月9日在《寿光日报》上,寿光民政局发布了一条特别声明称:自行组建的“寿光市爱心义工”和“寿光市吉他协会”未经登记,擅自开展活动,且在个别刊物上刊发招生广告,严重违反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35条的规定。现责令其自行解散,否则将依法追究举办人的法律责任。
浙江的另一种结局
与寿光义工相似,在浙江永嘉也有这样一个草根义工组织。2006年5月,由当地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倡议成立的永嘉义工QQ群,如今,这个草根义工组织已经成了有正式名份的永嘉义工联合会。
据首批会员、现永嘉义工联代会长王勤微回忆,大约在2006年8月,当时永嘉义工QQ群在当地一个轮渡码头搞一次募捐活动。附近派出所有人质疑这项活动为非法募捐,当时经过义工中的民警出面解释,募捐活动得以照常进行。后来,当地县级新闻媒体报道了此事,县领导王立彤(现永嘉县县长)对此进行了批示,认为“永嘉义工群”值得倡导、鼓励和支持,建议相关单位给予帮助。有了领导的支持,成立合法的组织的想法就出现了。对于这个倡议,义工QQ群中出现了支持和反对完全不同的意见。反对者认为,成立合法组织会丧失自由。
王勤微记得,关于是否正式注册的第一次会议在一家职业中学内举行,表决结果是支持者未过半数。第二次会议于2007年元旦在人民医院进行,最终大家形成了一致意见,开始走上了谋求身份合法化之路。
一旦要从草根走向合法,最大的障碍就是寻找主管单位。义工们找过好几家单位,最终县文明办热情答应作他们的主管部门。
“我想,他们是做义工的,为别人献爱心;我们作主管单位,也算是为义工们做一个义工。”文明办王澄荣主任在电话那头如是解释。
王澄荣告诉记者,义工活动与整个社会倡导文明、与国家思想道德建设的大环境是一致的。既然与时代潮流合拍,自然容易得到党政部门的重视,所以,他们给这个义工草根以支持。
于是,2007年4月15日,永嘉义工QQ群终于有了合法身份——“永嘉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取得合法身份后,近半年时间永嘉义工联已经举办过10多次社会公益活动,包括联合温州各义工团体捐款8万元拯救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男孩、每月一次的福利院行动、为盲童送收音机等活动。现在,义工联拥有100位会员,还有不少团体会员也纷纷加入到义工的行列中。
“双轨制”的影响
山东寿光义工的于明效告诉记者,虽然有过解散公告,但目前正式注册的步伐正积极进行中。“问题在于缺乏沟通,我们的队伍还太年轻,”于这样平静地解释这次波折。
于明效告诉记者,今年3月,在寿光义工成立之初,曾有网友去民政局咨询过注册事宜,当时民政局的答复是主管老领导退了,新领导尚未到位。于是注册的事就这样搁了下来。民政局的解散公告出来之后,双方有了沟通。于表示,民政局负责社团的工作人员已经表示近期内帮助他们注册。
为了达到注册所需要的验资要求,义工们内部集资了一部分,还有义工将汽车开过来参与验资。办公场地则从于明效租用的办公室中匀出一间。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找一个合适的主管部门。他们希望能从寿光宣传部、日报社、共青团等部门中找到一家愿作他们主管的单位。
于明效表示,只要能实现合法献爱心的目标,其他的事情他们都看得很淡,比如名利。“这是个小波折,通过这些事,我们义工组织进步了,也成熟了许多。”于明效这样总结此次风波。他给其他草根义工组织建议,一定要有个合法的定位,活动的同时一定要得到政府的支持,这样才能保护合法利益。他希望其他草根义工组织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
对于未来,于明效希望不要让义工再失望,不要让爱心再受伤。
在浙江永嘉,被政府“扶正”的永嘉义联代会长王勤微告诉记者,现在的感觉有点骑虎难下。从草根到正式组织这个转变中,她感觉一方面运作确实比过去规范了。募捐时公众的信任度提高了,出去组织活动、联系场地名正言顺了,比如在街道挂横幅,城管都会免收管理费。现在,义工联有时也会在活动证明等方面给别的草根组织以帮助。另一方面,有些会员感觉没有以前灵活了,自由度也不如QQ群时期了。
在义工活动方面,成立义工联后,他们对义工联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是宽泛的定位,慈善、募捐多一些,现在准备向专业的义工方面缩小。
“我们现在有些累了,但又失败不起,因为我们是‘标本’嘛。”王勤微说。
王所说的标本,是指QQ群变身后,被媒体相继称为“一个民间义工组织合法化的标本”和国内第一个获得政府注册的民间义工组织。
王勤微解释说,原来的老一批会员,如今都做了一年义工了,不少人因为家庭等原因,产生了累的感觉。另一方面,成为正式组织后,很多事情还处于探索当中,没有可供借鉴的参照。比如义工的安全保障、财务管理、会员制度等问题。
王勤微说,现在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永嘉义工联的发展将不代表一个体,而是一种模式的成功与否。
声音
义工组织:支持还是封杀?
据媒体披露,山东寿光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是富有爱心的,也非常支持慈善活动和公益事业。但作为政府的公务人员,我们只能依法行事,这是个团体组织,万一出了什么问题,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永嘉县文明办的王澄荣认为,任何组织都可能出现不规范,何况是这种网络草根自由发展起来的组织,从对义工组织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目前义工在我国有点滞后。义工是文明的表现,是应该倡导的。他认为,对于草根义工,应该为他们创造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完善组织,发挥其作用,越制止只会越糟糕。这种对义工的倡导也应该是政府的一种社会责任。
记者注意到,目前网上有许多草根义工组织都徘徊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之外,这些组织大多比较活跃,有的还曾入围过各地公益评奖。这些比政府的慈善机构更具有贴近性和亲和力的草根在网上人气旺盛,充满活力。
有网友建议,义工组织应该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定期由政府拨给一定的活动经费。大力鼓励人们献爱心,多做好事。政府应该对义工组织负责,解决义工组织在运行中的问题,对意外伤害应该和保险公司合作,设立一种特殊的义工险。
相关
“自愿、利他、不计报酬”
义工,与“志愿者”的英文同是Volunteer,其核心精神都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义工最早起源于西方19世纪,1970年联合国成立了“联合国义工服务组织”,1985年,第40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12月5日为“国际义工日”。
在国内,深圳义工“红马甲”已经成为一种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深圳市义工联是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成立于1990年6月。目前深圳市义工联有注册义工16万多名,并设有全国首个“义工节”。2005年3月30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还通过了《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最近李云迪被聘为深圳义工形象大使。
深圳市有关部门规定:“优秀义工所在单位有立户权的,可以以正常程序办理招调入户手续,且不占用单位指标;优秀义工所在单位如果不具备立户条件,义工可通过委托深圳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代理的方式调入。”
在美国,56%至62%的妇女每周奉献3.4个小时,49%的男人每周奉献3.6个小时在义工的服务工作上。一些有过错和轻微违法的孩子,得到的“罚单”也是在某处做一定时间的义工,这被认为有洗涤心灵的作用。在韩国,规定义工经历在高考成绩中要占到8%的比例。( 文/李 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