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例与常态


在我前几个月写的几篇文章里,我阐述了对中国股票市场估值水平和未来趋势的看法。中国股票市场长期趋势无疑是光明的,但具体到投资,我觉得有几个观点需要重申,以便投资者能正确地看待这个市场,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真正分享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成果。

 

2006年中国A股市场上升超过100%,但这种回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特例,未来很难持续:

 

1.中国股票市场在本轮大牛市前,曾下跌了4年多的时间,估值无论从国际比较还是历史比较,都达到了非常低的程度。

2.股权分置改革在刚开始时被投资者视为大利空,所以股票市场持续下跌,但投资者很快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估值水平进一步降低,而且会大大提升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解决中国股票市场最根本的结构性问题,所以市场由空头心态转为多头心态,做多动能的爆发使股票指数在短期内大幅上升。

32006年是转折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使中国资本市场的多种功能恢复,由一个不健全的市场逐步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市场;以基金和QFII投资者为主导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为市场所接受,基于基本面分析的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主流。

4。全球化使资金加速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转移,中国流动性泛滥。

5。人民币放松管制,长期升值开始,使中国资产受到追捧。

6。商品期货的大牛市造就了部分上市公司的牛股。

7。财富效应使中国基金的发行在下半年达到空前的规模,资金推动型上涨的特征开始出现。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2006年的大牛市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有些因素,如股权分置改革降低市场估值水平,未来将不复存在。虽然在一些文章中,我认为A股市场的价格水平相对合理,但并不表明未来市场的估值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果市场的发展相对健康和理性,未来投资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将主要来自于上市公司盈利的提升和分红。当然,不排除市场出现非理性的大幅上涨从而使市场的Multiples,如市盈率再度出现大幅上升,但这个过程也是泡沫形成的过程,未来总会以某种方式得到纠正。

 

所以,我认为未来3-5年,A股市场的正常回报应该与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同步,即年平均20-25%的水平。我建议投资者:

 

1.  保持理性和合理的期望值,比如投资基金和股票,如果收益率达到20-30%,将是理想的也是可持续的。

2.  对市场风险保持客观的态度。市场虽然过去一年没有太深幅的调整,但2006年是股票市场估值大幅回归合理区间的过程,单边上扬仍然是合理的。而现在,市场估值已然合理,股票指数对于外部宏观政策因素的变化,对于上市公司盈利的变化,以及投资者自身心态的变化,将更为敏感,因而股票市场出现波动的概率高于2006年。今天,我们必须为未来的收益承担应面对的风险。

3.  分散投资。有的投资者要卖房子买股票。在做这个决定之前,请三思。首先,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币持续升值,则房地产市场也会长期繁荣,投资房地产业是很好的选择。另外,如果按揭买房,则还有享受金融杠杆的好处,而且每月的类似于强制性储蓄的按揭可以帮助很多朋友克服乱花钱的毛病。

4.  了解你所投资的基金。很多基金的业绩在过去表现良好。但有些基金经过大规模的分红扩容,规模已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基金的操作难度在加大,相应的,投资者如果仍期望这些基金能重复过去的传奇,可能不免会失望。

 

总结下来,我对未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前景仍充满期待,但同时,提请各位投资者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收益是对风险的补偿,这个投资学定理,在国外市场发挥作用,在中国也同样有效!

 

注:在我的文章“重要的2007”中,有更详细的对2007年的展望和建议。http://blog.sina.com.cn/u/4a02dd27010007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