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基金市场年终回顾(一)


2006年基金市场年终回顾(一)

 

    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高度景气,广大投资者理财需求异常高涨,对证券投资基金认同度大幅提升,基金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达6208亿份基金单位,基金资产净值超过8550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一、基金规模大幅增长

    得益于股票市场的强劲表现,2006年基金销售一路狂飙,募集规模迭创新高。百亿基金不断涌现,嘉实策略增长更是在一天募集规模达到419亿,创造了全球基金史上最高单日募集纪录。与2005年相比,基金总规模同比增长31.68%,基金资产净值同比增长82.26%。

    据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偏股型基金增长势头最为迅猛。目前股票型基金总规模约为2180亿份基金单位,同比增长93.39%;平衡型基金规模约为2129亿份基金单位,同比增长约275%,两类基金占基金总规模的比重近70%。

    虽然如此,普通债券型基金规模在2006年也得到长足发展。截至年底,该类基金总规模约99.69亿份基金单位,同比增长196%。但2006年是短债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赎回的重灾区,赎回比例分别高达66%和56%,显示了市场资金加速向股市流动的趋势。

    二、基金投资回报显著提升

    2006年,基金业整体表现极为出色,基金净值连续爆发性增长带给广大投资者惊人的投资回报率。全年有125只基金实现净值翻倍。

    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最高,平均份额净值增长率达114.73%,混合型基金平均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10.18%,53只封闭式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6.35%,其中小盘封闭式基金表现优于大盘封闭式基金。

    相对于如火如荼的股市,2006年债市比较平淡,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收益率相对较低。一些部分投资于股市的偏债型与保本型基金取得相对较好的收益。

    三、基金公司规模急剧扩张,两极分化加剧

    2006年,多数基金公司规模迅速膨胀,强势基金公司迅速崛起,边缘基金公司逐渐没落,行业分化格局逐渐清晰。

    2005年底,我国仅有10家基金管理份额过百亿,而2006年底,超百亿的基金公司达到21家。2006年,不少基金公司凭借优秀的业绩赢得市场认可, 如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广发基金公司和诺安基金公司等规模增长相当惊人。

    嘉实基金公司以681亿份基金份额位居2006年基金行业规模第一,这与该公司于12月发行419亿的嘉实策略有很大关系,就在一年前,嘉实基金公司的规模还不到200亿份,仅仅一年时间,规模增长超过2倍。

    南方基金公司以586亿份规模排名第2,表面上看,南方基金公司与2005年相比,规模只增长了40亿份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增长建立在2006年南方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市场基金发生大规模净赎回的基础上,剔除这一因素,南方基金公司2006年股票类基金增长超过300亿份,公司管理资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排名第三华夏基金公司在2006年底的规模为553亿,比2005年增长近140亿,这一年,华夏基金公司先后发行中小板ETF和复制基金等,并成功完成了第一只到期封闭式基金的转开放运作,公司业绩大幅飙升。

    2006年,银行系基金突飞猛进,规模迅速增长,其中工银瑞信基金公司表现尤为突出,2005年该公司旗下基金仅为38亿份,2006年底规模增长至255亿份,规模增长近6倍;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从24亿份飙升到162亿份;建信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也超过90亿份。

    相比之下,一些过去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显得有些停滞不前,一些老牌公司在2006年规模甚至出现萎缩,有的全年没发出一只基金产品,有的发生大规模赎回;一些小基金公司则已经处于极为不利的竞争地位,规模最小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仅8300万份,与最大公司相差高达803倍,未来发展将异常艰难。

    四、封闭式基金转开破冰 基金兴业完成全部程序

    2006年是封闭式基金转开元年,最先到期的基金兴业如期完成“封转开”全部程序,新募集18亿份基金单位;随后到期的基金同智和基金景业“封转开”方案也相继顺利获得持有人大会通过,“封转开”方案在实践中逐渐完善。  

    首例改革试点成功,标志着总份额达817亿份的封闭式基金转开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封转开”对于推动我国封闭式基金规范发展,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基金行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封闭式基金从此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五、巨额收益独领风骚 给基金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据Wind资讯系统数据统计,2006年,运作业绩满一年的167只偏股型基金平均份额净值增长率高达113.77%,其中125只基金净值翻倍,给投资者带来超过100%的收益。从年度业绩排名看,景顺长城内需增长等排名前5位的基金2006年份额净值增长率超过160%。

    2006年是基金整体业绩表现辉煌的一年。基金管理人给持有人奉献了丰厚回报,持有人则因基金所表现出来的持续战胜市场、创造财富的能力而报以高度信任,为基金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六、基金首发创记录 嘉实策略一天募集419亿

    2006年,新基金发行屡创记录。4月,广发策略优选184.18亿募集规模已是天量,随后募集的易方达价值精选两天规模117.91亿份创当时最短募集时间记录;年内,南方绩优成长两天募集124.77亿;工银瑞信两天募集122亿;到了11月份嘉实策略,一天募集更高达419亿,创造了全球基金史上最高单日募集纪录。统计显示,2006年发行的偏股型基金平均首发规模46.36亿,与2005年相比翻了近5倍。

    2006年是我国基金发行最为火爆的一年。发行只数和发行规模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据统计,2006年成立90只基金,首募规模合计高达3922.91亿份。不断成立的新基金,源源不断地为市场输送着巨额资金,成为支持A股市场持续飙升的重要力量。

    七、大比例分红成潮流 华安宝利每10份分10元

    2006年,无数不少的基金公司纷纷以大比例分红的“净值归一”方式开展持续营销,开放式基金分红强度和密集程度前所未有。十余家公司把旗下业绩优异、规模较小的基金进行大比例分红,每10份从分红6元多不断提高到7元多、8元多,到华安宝利配置时,达到每10份分红10元,基金单次分红比例记录一次又一次被打破。

    “净值归一”后,老基金普遍获得较为可观的新增规模,其中两只老基金新增规模过百亿,多数老基金也有数十亿进账。分析人士指出,基金大比例分红多数出于持续营销考虑。分红主要是通过降低基金份额净值,使“恐高”的投资者以看似便宜的价格买基金,从而促进销售,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扩大老基金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