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初以来,这家中国最成功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正像一只“深海章鱼”将无数触角伸向各个人们意想不到的角落。与之相伴的,是房地产行业随这一轮宏观调控而至的“临界点”。
新圈地运动
2月29日国六条细则出台后,房地产遭遇拐点,开发商陷入集体观望期,对新政普遍持抵制情绪,销量下滑、停止拿地等词汇充斥报端。
万科却成了极少数的例外。7月3日,万科并购浙江南都的消息传来。虽然双方对交易方式秘而不宣,但坊间流传的一种猜测是:万科持有南都51%以上的股权,南都的实际控制人周庆治放弃对南都的控制权。一年前的2005年3月,万科即以18.6亿元的现金购入上海南都70%的股权、浙江南都20%的股权。至此,南都集团的土地储备将悉数归入万科囊中。
“苏州才子”郁亮正通过一系列合纵连横的激进出击,令万科在土地市场笑傲江湖。凭借王石与周庆治、宁高宁多年的交情,万科不仅逐步“吞噬”了南都,而且多次与宁高宁掌控的中粮地产联手拿地。
不久前,在本刊对北京万科总经理周卫军的采访中,周表示:“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能得到多少拿地的机会。我现在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在看地。”周卫军说这话的背景是:2005年5月20日,经18轮竞价,北京万科以3.36亿元拿丰台小屯地块;2006年3月1日,万科并购了北京朝阳区的“地主”——北京朝阳区房地产开发公司;2006年4月25日,联合中粮地产,经51轮竞价,北京万科以16.6亿元拿万恒家园二期项目用地。
虽然万科在北京市场的一连串大手笔令人侧目,但大手笔拿地的并不仅仅是北京万科。5月26日,天津万科出资逾7亿元,通过股权收购方式,从万通地产下属项目公司天津万通时尚置业公司拿下一块土地,新项目由天津万科控股,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
5月29日,嘉华国际(0173.HK)发布公告,宣布将与万科地产广州公司携手合作,开发花都项目。广州万科以3.2亿元的代价,向嘉华国际购入其名下的广州汇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的股权,并注资以增加汇城注册资本,使汇城成为两家公司合营的公司。而汇城名下拥有位于花都区中心的三幅占地约63.7万平方米的土地。
通过“招拍挂”公开拿地,万科更是不遗余力。5月25日,万科在公开竞价中轻松击败唯一的竞争对手,获得杭州市江干区九堡镇两幅地块,正式进入杭州市场。这两幅位置相邻地块总占地接近8.5万平方米,成交价4.7亿元。5月31日,万科以摘牌方式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苏州沧浪区冶金厂地块,地块占地面积近13.5万平方米,总地价约6.3亿元。与此同时,万科在武汉以3.89亿元获一幅占地2.5万平方米的商住用地。6月8日,万科以6.68亿元获厦门一幅建筑面积为16.7万平方米的商住用地。
据本刊统计,通过收购股权和“招拍挂”等方式,万科自今年4月25日以来新增7个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年初以来,新增开发项目规划建筑面积373万平方米。据可靠消息,万科2006年拿土预算为100亿元,通过与合作伙伴的联手,可以动用的资金约为200亿元,计划新增1000万平方米的土地。
但在目前这个国六条实施细则尚未明朗的敏感时刻,万科再现2004年顺驰的狂飙突进。人们不禁要问,万科大跃进凭什么?万科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能否逃脱顺驰式的宿命?
进攻新领域
在房地产企业中,万科算得上一个另类。当别人在疯狂地“跑马圈地”的时候,它却守着“不行贿”的底线,拿不到好地,只好在郊区住宅领域精耕细作。不过,这些水磨功夫为万科赢得了不少美誉,例如在同一地段,万科的房子就能比别人的多卖一千块钱。
如今,行业寒风瑟瑟,但对于万科,多年苦心经营的种种细节,终于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显露出效果。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万科正在变得“无所不能”:它已不再是人们印象中那个专注开发郊区住宅的公司,万科实施了客户价值细分战略,将市场细分为五类:职场新锐型、望子成龙型、活跃长者型、成功标签型和经济务实型等,开始在多个先前陌生的细分市场飞奔,万科十七英里、万科东丽湖和万科东第等海景别墅、公园豪宅项目,则是万科初涉高端住宅市场的代表作品;2005年上海楼市调控风声最紧的时候,王石表示想在参与建设上海的经济适用房项目;2005年,万科面向全社会征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决方案”,郁亮称万科要建“微利房”,万科建筑研究中心专门考查了福建客家围屋,试图通过借鉴这种聚居形式建设大型的适合集体居住的新式宿舍,改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最近,万科第一栋“微利房”在广州进入设计施工阶段;今年3月,王石又称,万科2006年有意参与建设廉租房,万科要建解决工薪阶层、中低收入者困难的住房,并且,万科目前已参与了深圳的廉租房建设……这个单子还可以拉得更长。
万科一向以为城市白领建房自居,但不可否认,王石看清了现阶段的一个事实:中低价位住宅产品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万科俯身屈就低端购房人群,从根本上巩固了全国老大的地位。
4月1日,万科迎来了一位日籍高管伏见文明,负责万科在住宅工厂化方面的探索。伏见文明此前是丰田住宅中国首席代表,而丰田住宅公司是日本最优秀的工厂化住宅制造企业之一。与顺驰中国不同的是,万科在构建多元产品线的时候,是以住宅工厂化为基础和后盾的。2005年底,徐爱明接任丁长峰,据称也与万科计划在上海探索住宅工厂化的战略有关。
除了住宅工厂化的探索之外,业务的发展需要管理架构的调整。周卫军透露,万科集团正在调整管理架构,即由现有“集团总部-市级公司”的二级架构,调整为“战略总部——专业区域——执行一线”为主线的三级架构。与此同时进行的是一个名为“慧眼行动”的人才招募计划。这是继“海盗行动”以来,万科推行的又一次大规模“挖角行动”。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万科2005年就已在与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并购时挖角,今年万科更想找的,是有政府资源的人才。
目前,万科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计划已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该计划规定,以15%-30%的净利润增长率为提取百分比,以净利润净增加额为提取基数,计提当年度激励基金,计提的激励基金不超过当年净利润的10%,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由总经理提名的业务骨干和卓越贡献人员,人数不超过员工总数的8%。
万科2005年实现销售额140亿元。今年6月底,万科发布公告称,2006年上半年业绩预增50-60%。国六条细则颁布后,如果说国内房地产公司还有能开心一笑的,非万科莫属。虽然多少有点无奈的独特成长路径使万科慢了半拍,但如今却显示出后半程发力的潜在实力。
资本引擎驱动
在万科这一轮“圈地”中,资本扮演了重要的驱动角色。在中国房地产界,万科一直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万科连续发行两期可转债以及信托融资,并与GIC(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公司)、HI(德国不动产投资银行)等海外基金合作,其房地产资本之路已走得很远。“早在几年前,万科已经预料到房地产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的国际化问题,我们认为现阶段房地产国际化就是企业融资的国际化、合作多元化问题。”万科副总经理刘爱明认为。
事实上,万科作为上市公司,业务规模大,公司历年业绩良好,企业机制的透明度高,有明确的战略,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和境外基金深入了解。早在2004年11月,中国农业银行向万科提供46.9亿元的授信,而此前万科已在多家银行获得104亿元的授信。2005年之前,万科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可转债至少融来了65亿元的资金。
2005年7月,万科与GIC合资成立“万科星地产投资公司”,注册资本1亿美元,万科与GIC各占50%的股权,投资万科开发的房地产项目。2005年底,万科与中信资本组建“中信资本·万科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投资万科的房地产项目。基金首期募集目标金额不超过1.5亿美元。随后不久,该基金获得美国GE房地产2000万美元的认购。
除此之外,万科还有很多“隐蔽”的融资方式:引入资金实力雄厚的华润集团作为万科的大股东,随着2005年华润集团把房地产作为未来主业之一,会对万科形成大的资金后盾;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中粮集团后,成立了中粮地产,凭借王石与宁高宁的交情,截止到现在,万科已有与中粮地产多次合作拿地的纪录;今年3月,万科并购了具有北京市朝阳区政府背景的北京朝开,成立了北京朝万,周卫军认为,万科并购北京朝开的目的,是通过万科与北京朝阳区政府的优势互补,最终使北京朝万成为朝阳区的一个骨干房地产企业,以获取更多的发展资源,“并不仅仅是为了拿几块地这么简单,如果是这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显然,有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的支持,北京朝万从当地银行融到开发资金并非难事。
在这个土地为王的时期,万科多方位构建融资渠道,不仅可以从容化解充满着不确定性的调控政策,更令人艳羡的是,可以“淘”得不少好地,将万科十多年来积蓄的专业能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多管齐下解决融资难题,也体现了王石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政治智慧。王石从来没有想过让万科“嫁”一个有钱的老外,也没有与金融监管机构走的很近,急于突破政策的红线,更没有像某些草莽好汉,赌性大,把身家押到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转盘上。王石跟阿里巴巴的马云想法一样,用好企业绑架资本家,而非被资本家绑架。
近十年来,在王石、郁亮的执掌下,万科沉稳而内敛,专注于通过内生式发展而稳健成长,虽有顺驰中国的一再挑衅,但终不改所坚守的原则。如今,这样一家沉静如水的公司突然爆发,犹如一只从深海潜出的八角大章鱼,身手灵敏,不断吃进,走上了一条并购、合作、规模扩张的道路——无论怎样,这不会是一个平淡故事的开始,大幕刚刚拉开。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