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东方早报一则报道称:今年二、三两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分别增长11.9%、12.0%,在一季度高达10.3%的增幅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这一数字凸现了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过热风险,经济学家预计央行很有可能在近期采取包括加息在内的紧缩政策予以应对。
也不知从何时起,“经济过热”这个话题就几乎占据了所有中国主流媒体的头条。曾经梦寐以求或孜孜以求的美丽画卷,忽然间成了普通人生活中的一道屏障。而曾经人皆有之的住房,如今却只成就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地产大亨。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易宪容称,当前宏观经济过热以房地产业最为突出。据介绍,一季度房地产信贷增长高达48.5%,远远超过2004年和2005年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数据”,去年的宏观调控主要针对上海、广东等沿海一线,但今年房地产过热已经蔓延到全国,一季度东部地区房地产增长超过18%,中西部地区超过30%。另一方面,虽然央行上调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了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但较小的调整力度,也未免与央行调空房地产的雄心大大不符。同时,如果贷款利率上调成为趋势,那么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将成为首选渠道,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则并不能形成足够的紧缩效果。那么,最终对房地产业的调空或对普通群众福荫的承诺,不又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肥皂剧”。
曾经看过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评论(《财经》总155期),说中国已经清晰地表明了自己所追求的是可持续的真实生活水平的提高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篇软文。然而,看看我们周围的工业环境,我们的绿色国民产出又在哪呢?看看我们的资源消耗大省山东,单位GDP能耗降低20%(即能源利用率提高20%)的可能性又在哪呢?再看看央企豪门收入调查,十一五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的希望又在哪呢?再看看我们不着边际的青岛房价,一个灰姑娘或者魔力水晶鞋之类的故事又在一个海滨小城上演,而面对的却是一个城市工资在山东都排不上队的现状。在一个穷人富人直接面对面而不存在中产的地方,一套房子莫不又是一个激情澎湃构建的奢望。
或许什么时候才可以不唐·吉柯德或孔已己式的迷恋GDP,只有从制度根源上杜绝地方政府及部分领导干部的政绩主义,这种经济的宏观调控才可以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普通民众真正需要的却是“每家都有一套房子,一部汽车”。
@谢绝任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