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策划专家"出壳记(一)


 

 

我从2000年混进策划行,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儿了。时光一晃而过,整理一下大脑中的记忆碎片,回望自已在策划空间里旋转的轨迹,我发现我个人的情况和中国策划业的现状惊人地相似!所以,我也学着策划大师们的讲话风格大胆放言:我的经历就是中国策划业现阶段的缩影!各位看官听到这话先别动怒,暂且放下你准备踹到我屁股上的大脚,先闭上准备骂我吹牛B的贵嘴,忍着气把我的文章看完,看是不是这回事儿?

三天培训,我成了中国首批策划师

上个世纪90年代未,我被安置到某地一县办工厂工作。由于当时年轻气盛,平时总看不惯屁本事没有却爱占小便宜的上司,每当他暗示员工请他喝酒或给他送礼时,我就当场揭穿,丝毫不给他留面子。时间一长我俩的矛盾达到极点,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把砖头砸在了他的脑袋上。结果是狗上司倒在血泊中,我倒在看守所的号房里。好在那小子命大又活过来了,我交了一笔可观的罚款后也被释放了。但公安局的人告诉我一年之内哪也别去,随时接受审讯。就这样,我在家里候审一年。候审期满后,那份国企的工作也丢掉了,我只好蹬上南下的列车去深圳打工。到深圳后,差不多流浪了近一个月才被一家外企录用当了一名保安。不过,外企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新颖的经营理念还是让我改变了不少,在特区公平的竞争环境里,我也学会了思索,学会了寻找自己的人生突破口。

一天早晨,我在翻阅深圳特区报时,一句广告语吸住了我的眼球:

 二十一世纪最赚钱的行业是策划业

 策划最赚钱这五个字好比五块巨石到了我的心里。有人说上帝给每个人都准备了发财机会,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和把握这个机会。我当时想,策划也许就是上帝给我准备的机会,所以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于是,我那段时间满脑子都是策划。受报纸的影响,我坚信策划就是最赚钱的营生,只要做了策划,名车就会很快向我驶来,别墅就会很快对我敞开,美女就会主动钻进我的被窝。为实现这些崇高的理想,我下定决心进军策划业。

机会终于来了,亚太策划研究院(下称亚策院)和南国大学在广州联合举办中国第一批策划师培训,我就积极踊跃地报了名。按照主办方的说法,那个班是中国第一个策划师培训班,我们学员全是中国策划业的黄埔一期。在那次培训班上我认识了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中的三大人物——王XX、李XX、胡X。在三天的培训时间里,大师们分别给学员解析了他们各自的成功案例,让大家大开眼界。例如王XX创造的房地产二奶概念,李XX的包公文化旅游策划,胡X的闪电创意法和胡氏东方奇门兵法等。和读书一样,读同样一本书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体会,同一本教材也会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接受三天的策划师培训,也许有的学员是为拿到一本证书而高兴,有的学员为结识了中国策划风云人物而自豪。而我的收获主要有三点:  

一是领略了大师们敢说的气魄。因为,在授课过程中,大师们在给学员奉献智慧大餐的同时,较多地表现了他们自己的雄才大略。几乎都是我一句话挽救了那家企业我一个创意让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两倍我的言行代表中国的咨询业我的案例丰富了中国MBA教材内容之类的话,胡放先生甚至提出了台湾可以策划回大陆的光辉论断。我也由此弄清楚了作为策划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明白了日后自已的努力方向。

二是更加坚定了我投身策划业的信心。在谈到策划业对社会的贡献时,王XX先生讲到策划业是一个制造富翁的工厂,你们学员今后若一年赚不到几百万,我这个当老师的脸上就无光!。我相信,不仅是我,任何一个正常人听了王大师这些话,都会激动得睡不着觉的。

三是领略了策划大师们的霸气。原课程计划安排另一策划风云人物讲广告策划学,可直到培训结束大师也未露面。后来听知情人透露,那位大师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听众少于300人他不讲,一是非五星级酒店他不住。而我们那届学员总共才20人,安排他下榻的宾馆也只是一家部队招待所,他当然不会来了。再打听,那位风云人物还有一个更让人生畏的原则——平时低于2000万元策划费的项目他还不接!虽然未能和这位大师谋面,但他让我明白了策划师应把握的几个方面——小场面不出席,低档次酒店不住,百儿八十万的小项目不做。

最让我感到最高兴的是,我们的策划师资格证拿的太容易。一开始讲我们的策划师证和律师资格证、会计师资格证一样,都是国家认可的专业资格证书。要想拿到,参加完培训后还要通过笔试、答辩、实操考核鉴定合格后才能拿到证,并且全还要报到国家劳动部备案。这些说法一开始着实把我们所有学员吓住了。所以,每个人听讲都很认真,深怕考试通不过。结果最后考试时,答辩、实操考核全部省略,只给每人发张卷子照着课堂笔记一填就完了。最后,我和其他学员全都顺利拿上了策划师资格证。至此,我正式成了中国首批策划师。

拿到策划师证后,我彻底把自己拔高了,总下意识地把自己和策划大师们联系在一起。虽然当时的理论水平没有一厘米深,但仍喜欢处处以策划师自居,逢人必谈策划。时间稍长,我是策划师的名声倒也在不大不小的圈子里传开了。

没多久,一个不太了解我的朋友还真给我介绍了一个小项目——为一家台资鞋业公司做份CIS提案。当朋友问我能不能做时,我模仿着大师的口吻回答他:只要他们肯出钱什么都能做——!其实我当时对CIS的了解,仅有培训班上做的几页课堂笔记而已。在去见客户的头两天,我先是把课堂笔记重翻一遍,然后又跑到深圳书城买了一本《CIS导入指南》秉烛夜读,把其中一些专业语句死记硬背下来以备关键时刻妆点嘴巴。我这番苦心还真没白费,等见到客户时我一番MI、BI、VI的高论还真把对方的老总给震了,冲我一个劲儿地点头。我也就越谈越兴奋,对方自然也就越听越高兴,不过后来的谈话内容离CIS越来越远,几乎全是我刚刚在培训班听到的那些策划界的轶闻趣事。叶茂中、王志刚、朱玉童等人的名字在我的舌尖上巅来倒去,不知情的人还真无法判断我和这些策划界名人们究竟有什么关系。客户在我整合创意品牌等词语的虚晃下也逐渐放弃了心理防线,对我的肯定溢于言表。我那会儿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谁,客户每点一次头,我就感觉好象一沓人民币向我跳了一步,心里那个爽劲儿无法形容。

不过,他突然一句问话还是把我惊出了一身冷汗:雷策划师,我想请你指明我公司的CIS导入应该分几步走?另外,我想知道你过去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这两个问题全是干货,要我这么一个仅仅参加过几天策划培训的人回答这些问题无异于沿木求鱼。我立刻感觉如坐针毡,心里不由得开始发慌。就在即将被对方问住的关键时刻,我忽然想起了某位大师应对此类问话的方式:不急于表态,含蓄地提醒对方若想知道分几步走要预付一定的费用,过去的成功案例属商业机密,没确立合作关系前无可奉告!我把大师的话复制给客户后果然奏效,客户没有再追问我。不仅瞬间化解了被问住的尴尬,还引得客户主动问我预付款是多少。后来的一切出奇顺利,我成功地收到了客户的预付款。收到钱后又经过一番巧妙地运作(这段暂不明言,在下文中会对类似问题作详细的叙述),歪打正着地把客户给打发了,最后又顺利地结清了余款。

就这样,我靠自己敢说,朋友捧场,客户糊涂三个基本条件赚到了首笔策划费。

 

注:请各位看官最好不要对号入座,你的名字及经历一旦“有幸”和文中所述相同,请自信不是你就行了。另外,其它媒体若转载本文,请署作者名,请付作者稿酬,谢谢!

此文发表于06年5月上期《江门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