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录:房地产——山雨欲来风满楼
最近的情况表明,新的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措施正在酝酿之中,与“五一”前加息相联系,是中央政府整个企图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设计系统的一部分。其背景是第一季度沿海城市房价超常增长,泡沫风险加大,引起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笔者曾在5月8日写过一个短文(见附后),表达了这一观点,近来的一系列舆论印证了这一点。今天见报的张建高的“新华时评”一文(见转帖),并非个人观点,很可能代表了高层背景的意向,应该引起业内的极大关注。可以说,目前房地产宏观调控面临着大的政策变局。一句话可以概括现在的房产业气氛——山雨欲来风满楼。
新华时评:房市“再调控”剑指何方 2006年05月16日 19:19:3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张建高)今春以来部分城市房价的非正常上涨,引起社会各界要求对房地产市场宏观“再调控”的呼声越来越高。房市“再调控”会剑指何方,是公众关心的一个焦点。房地产市场目前的非正常现象主要表现为房价逆市上涨。近来引起舆论热议的几份相关调查报告和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对房地产消费信心不足,购买住房的意愿今年一季度再创新低,前两个月的购房定金和预收款下降了24.5%。同时,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仍在以每年数千万平方米的速度增加,2005年房地产购置土地中有一半以上未完成开发。然而,尽管买方意愿低迷,房地产开发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比上升了20.5个百分点,有12个省、区、市一季度的房地产投资增幅超过了30%。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完成开发的土地面积、商品房施工面积与竣工面积同比分别增长33.23%、25.7%、44.27%。一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开发商们还在大量囤积土地,个别开发商圈地累计囤积上万亩。按理说,紧俏的商品价格才会上涨。而目前的商品房价格却是在供给加大、需求萎缩的局面下一路走高。尽管有以稳定住房价格为主要目标的“国八条”宏观调控措施,一年来不少城市房价涨幅仍然超过10%。今年3月以来北京、天津、深圳、广州等部分城市的房价更是持续猛涨。北京市商品住宅预售交易平均价格自2003年以来首次反超上海。深圳市虽有市政府新近出台的“深八条”稳定房价政策,商品住宅均价还是首次突破了万元大关。 房价逆市上涨及其背后的种种怪现象,有关人士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的错误政绩观、利益观或明或暗地在推波助澜。经营城市好大喜功,热衷于大拆大建,导致部分居民对住房的被动性需求;一些地方政府被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领导、市长决策、规划局执行”,造成了房地产开发的结构性缺陷及开发商大量囤积土地现象;土地审批从无偿划拨到高价招投标猛拐弯,使商品房建设成本突然加大;一些城市为“托市”出台“购房入户”等土政策;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发放贷款持续增加……如此等等,加上开发商普遍炒作房价、房地产投资者队伍不断扩大、外资不断流入内地房地产市场等市场因素,房价逆市上扬成为必然。房价问题说到底要靠市场解决,但房地产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其中扮演好监管角色。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再调控”,仍应坚持去年以来的大方向,以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投资性购房为核心目标,但在策略上应改变“重市场、轻政府”的办法,切实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约束,确保城市规划发挥调控职能,惩戒用“土政策”对抗宏观调控的地方政府。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让各地政府真正负起责任来,促使房地产市场循着市场经济的规律走。到那时,房地产市场才可能出现一个合理的房价形成机制。 刘玉录:《房地产调控面临新的变局》 事情正在起变化。去年末-今年初,我们曾经对2006年起的房地产的政策走势做出了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即由于2002年下半年-2005年期间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上海楼市已经显现了调控的初步结果,因此在新的一年里,主要是各地对已经出台的政策的落实问题,可能不会更多的出台一些新的政策了。因而,房地产市场受政策稳定的使然,出现明显的波动几率极小。四个月过后,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可能当初的估计过于乐观了。 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1)纳入统计的主要大中城市的商品房平均交易价格超过了15%,同时,(2)按照既定统计口径计算的商品房空置量达到了1.25亿平方米之多。另有,(3)北京商品房平均价格首次超过上海,上海楼市的回升,以及广州/深圳房价的飙升。再加上,(4)一些房地产精英的含有刺激性的言辞——诸如“当房奴活该”/“房子就是只给福人盖的”/“房地产空置率只有1%”等说法。发轫于房地产市场的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表现,激化了长期以来存在/积累着的社会普遍的“房价情绪”。 这种来自经济、舆论和民情的压力迅速为高层所注意并形成决心,最终导致了近日“央行”(人民银行)提高银行贷款利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一个信号,甚至可以说其主要的作用还不在于它的短期效果,而在于给宏观经济提供一个预期的资讯。在业内仍然沉醉于“十一五”把房地产住宅业列入消费热点——总需求的支柱产业,大家正在欢欣新的五年计划(规划)开局之年新项目纷纷上马的时节,加息无异于给仍在沉睡繁荣梦乡的人们的一声警钟:房地产的季节气候过热了。 加息很可能仅是新一轮政策周期的开始,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政策行动。如果房价在一定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宏观政策的逻辑结果是还要加息,而且不仅仅是加息,还要出台其他的调控政策手段,比如,征收不动产税、新的土地政策和房屋流转税等。这一点,其实在最近国家建设部一些官员公开场合的讲话可以清楚的看出来。一切视政策的效果而论,不是打压房地产业,而是力图使房地产的运行保持在应该位于的轨迹上——持续健康的发展。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修正我们也是大多数人在年初的判断。(顺便提一句,权威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如米塞斯、凡勃伦等,从来不相信经济预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为“市场密码”是不可破译的,如果预测有效的话,计划经济就不会失败了。)2006年,很可能不是一个以往已出台政策的“执行年”,相反,产业可能要准备迎接一系列的新政策,如果调控效果还不明显的话。 倘若我们在这里的分析与即将发生的事情相符的话,那么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房地产调控面临新的变局。 (文责自负 引用注明,2006-05-08/刘玉录) |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