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聚会的学习


(引)我有一个老板朋友,每两个月都要从山东赶到北京,到北大某中心的学习班上一星期课,用他的话说,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认识几个人.

有一句简单的话,可以把EMBA和MBA区分清楚:MBA关心“谁是我的老师”,EMBA则更关心“谁是我的同学”。

EMBA——为了聚会的学习

李 兴

    有两个词与EMBA紧密相连,那就是天价与同学。
    有一句简单的话,可以把EMBA和MBA区分清楚:MBA关心“谁是我的老师”,EMBA则更关心“谁是我的同学”。国内一则商学院招生广告赫然标出一些世界500强中国企业风云人物的名字,广告词极具诱惑力:“在这里,你可以叫他们同学。” 
    四年前当EMBA教育在国内全面推出后,十几万元的学费,无疑在普通消费者眼中是叹为观止的“天价”。可办学者认为,对于拥有几千万资产的企业界精英来说,十几万元相当于买一块名表。尝到甜头的经理人更认为物有所值,学习之余还坐拥了一个中国精英人际网络资源。
   有两则EMBA故事颇为经典。一则说的是台湾企业界的一名企管人员,每月总有两个周末,奔波于北京与台湾之间。他用2年的时间、近40万元的代价,跨越近30万公里的距离,演绎着EMBA忠诚求学的故事。
    另一则故事是,北京一位媒体的负责人在读EMBA期间,他所领导的媒体多收入了几十个版面的广告,广告的来源全部是他EMBA班上的同学。   
   
    EMBA进入成长期

    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根据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关于教育方面的合作协议而创建的。中欧1995年在全国最早开办EMBA班。中欧的孙小姐告诉记者:自从1995年至2005,不包括2005年北京即将毕业的一届学生,已经有2166人从中欧EMBA毕业。对于这所有12年历史的中外合作办学的代表,他们开创了许多中国管理教育史上的“第一”:第一个开设全日制MBA课程,第一个开设EMBA课程,第一个采用全英语教学等。同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中国首家MBA、EMBA与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全面进入全球百强的商学院。光明乳业、TCL、上海百联、横店集团、青岛啤酒等公司的总裁都成为中欧的骄傲。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同样是EMBA的热门院校。“6月份的招生原来计划招100名,尽管学费达29万元,但仍有300多人报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中心招生推广人员2005年6月21日告诉记者,看来学费的上浮对招生并没有什么影响。目前北大光华已经毕业的EMBA班学生有600多人。
    另一所EMBA热门高校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同样拥有着较好的生源。该院EMBA中心的李小姐告诉记者,目前清华EMBA毕业人数为300人。
    通过三家EMBA热门院校的毕业生数量来看,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全国至少已有3000人拿到了名牌EMBA高校的毕业证,被授予了硕士学位。还有更多的人通过全国30多所可以开设EMBA的院校毕业。数字表明,中国EMBA教育已经走过萌芽期步入了成长期。有媒体因为个别商学院EMBA招生出现困难就预言EMBA已经进入衰退期的提法在现实面前显然缺乏说服力。
 
   高学费,高需求?

    当开着豪华轿车、缴着天价学费的EMBA们在诸如“富人俱乐部”、“领导集中营”、“高层加油站”、“精英孵化器”等纷纷攘攘的议论散去之后,关于学费的争论已经归于理智而平静。
    记者了解到,2005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学费为29万元,中欧为26.8万元,清华经管学院为25万元。这些知名院校均保持着较高的收费并拥有较理想的生源。然而,因为平静理智之后的市场需求面临着数十家院校的瓜分,一些生源不佳的院校难免要在涨价与生源中求得平衡。于是EMBA学费出现了有涨有跌的波动。有媒体曾报道今年春季全国有十家商学院提高了收费标准,学费平均上涨1.94万元,而其余大都维持原来收费标准,但也出现了学费下调的院校。 
   事实上,涨价的学校招生行情更加看好。教育部对EMBA的指导价格为20万元,而目前各校先后公布的EMBA学费正屡破纪录。像复旦、北大、清华、中欧、上海交大等商学院,EMBA学费都在25万元以上,但招考中的竞争依然激烈。
    复旦大学EMBA一直以学费高在业内倍受关注,春季班的29.8万元就曾在媒体中引起过集中关注。但最终决定收费的是市场,只要还有市场、有生源,学费的涨价也许就会继续下去,直到市场供需均衡为止。
  EMBA项目为何如此火爆?根本原因是中国商界管理层的管理知识缺乏,优秀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有人曾乐观地估计,以目前上市的1300多家企业为据,如每家企业有3名高管(营销总监、财务总监、人事总监)接受EMBA培训,那么这个市场需求将高达约10亿元。如果将中国36万多家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高管全部纳入了EMBA的潜在市场,那更是一个形势喜人的大蛋糕。
    有数据显示,只有44%的国内企业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正因如此,企业的CEO、董事长们回校园镀个金就是再正常不过的愿望了,此时昂贵的学费已经不是障碍,老总们关心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学校的品牌,二是同学的质量。而这两点最后又都集中于同学质量上来,这就是那句“只在乎谁是我的同学”的出处。
 
为了聚会的学习

   从诞生之日起,EMBA教育似乎就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氛围。“上课并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班里有很多来自不同地方、做不同事情的成功人士,这个平台很有价值。”类似这样更重视同学质量的看法已经成为EMBA们的共识。许多学员看中的是和他们一起学习的EMBA同学这一含金量很高的“特殊关系网”,并大都认为这将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非常有帮助”。
  无论是“培养中国的世界级商界领袖”,还是“培养产业领袖,塑造中国企业未来”的宣传语,显然,在EMBA,你的同学有多“高”,你的未来就有多“高”。同理,学院的学生有多著名,学院的EMBA品牌就会有多知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院长厉以宁曾说, 读EMBA,一是学知识,二是交朋友。中国的商学院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有政府官员、有企业高级管理者,不同类型的人在一个班里学习在国外很难见到。这些朋友之间酝酿着大量的商机。可以说,如果学员联系面没有扩大,就不算在EMBA学习期间有成绩。
    事实上,一届又一届的EMBA学员们更深切地感受着同学的力量,并将其归纳为“同学质量”。不少选择院校的EMBA学生首先考虑的就是同学质量,显然,只有那些最知名的高校才能聚集最知名的同学,于是,尽管校方一再强调同学只是学习的同行者,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和管理技能,然而,在学员眼中,EMBA俨然就是一场为了聚会的学习。 
  于是投其所好,不少商学院都将自己的EMBA班中的著名企业家作为宣传的招牌。类似以下的表述更是耳熟能详:从中国知名的体育品牌李宁的创始人李宁,到伊利集团总裁潘纲、金蝶软件总裁徐少春,直至前不久英年早逝的均瑶集团创始人王均瑶,这些当今中国的成功商人们,已经或正在拥有一个共同身份符号——EMBA……这是一次普通的学位答辩,但这又是一次不寻常的学位答辩,当代投资集团、柳州两面针股份、江苏综艺集团、湖南太子奶股份、时尚杂志社……是这些“同学”当家的企业。
  业界已经承认,对EMBA教育而言,其真正的成功在于能够凝聚一大批杰出的企业家。这也就是目前在各商学院EMBA中心网站的首页上,大家常看到的一些杰出企业家学员被引用的重要原因了。
    西安海星集团的荣海在北大EMBA中心留言:“人到中年还来学EMBA,就是为了在一个最好的商业研究环境中,受到最大的启发;感受别人的教训、激发自己的火花。”也许就是这些学员们最实在的真心话,可能是最能打动老总们并产生共鸣的活广告。
  当然,求学不是作生意谈判,同学关系不等同于商业交际,但试想,哪一个商业交际活动能将这么多的老总们像同学一样的团聚在一起呢?显然,同学交际比商业交际更胜一畴,其中的情感交际的“含金量”远非商业交际可比。有学员对同学质量作了另一方面的阐释:每一个同学都是老师,同学间的交流是EMBA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同学没有质量,那么收获自然会大打折扣。在EMBA课堂上,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同学的生活阅历、管理经验——即同学质量。
    当一掷万金的镀金者在热潮退去之后离开EMBA时,更多的为了同学的求学者更理智地加入EMBA学习的行列。
 
    EMBA的盈亏平衡

    有人为准备攻读EMBA的老总们算了一笔账,学费为19-29万元之间,外地学员飞机交通、星级酒店食宿费每年约10万元左右。时间成本大约为18至24个月,均为不脱产。还有其他难以估算的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
    EMBA、深圳凯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颂承认:每年花在上学的费用不少于15万元,这是算得出来的,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成本,比如读书很浪费精力、要准备考试、有时贻误了赚钱等。
    至于可能的收益则永远成了难以量化的东西。首先,有了一个宝贵的同学录,其次,对于非管理科班出身的管理者来说,是一个总结过去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企业实践的良机。有人认为,短期班的作用是立竿见影, EMBA则是系统的思想和方法的获得,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它的影响会更加深远。第三,更高的升迁与更高的收入,拥有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最实在的收益:一张“金色”文凭。至于能否“孵化”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那就要看各人的修行了。
    也许没有人能为上EMBA确定一个精确的盈亏平衡点来,这一点是与中国学员的特点紧密相关的。与欧美发达国家学员多来自中层相比,中国的EMBA学员却普遍来自企业的中高层,这一特点为中国EMBA的发展创造了更优越的环境,与中层学员相比,高层管理者们往往并不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更能在战略层面关注学习机会。没有了太多的利益纠缠,也许就能更好地涉取真正的管理知识。
    在最近的一次名校EMBA论坛上,专家们一致认为EMBA教育推出适得其时,针对目前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商业市场越来越规范化、国际化,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却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国内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系统化的高级管理理念以及知识结构,同时国有大型企业却对市场缺乏灵敏度的情况下,对高层管理人员而言,EMBA教育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和素质,确实大有裨益。
    当EMBA热潮趋于平静之时,企业老总们,您现在可以起身前往教室了,在关掉了手机之后,别忘了,环顾四周,瞧瞧谁是你的同学。
链接:
    EMBA的英文全称为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国内翻译为高级经理工商管理硕士,或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门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才。EMBA教育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管理学院首创。其实质特征是一种具有学位的在职培训。欧美流行的EMBA办学模式是:参加EMBA学习的学员一般由公司推荐,或者学员由公司出资资助学习,利用晚上或周末集中上课。EMBA教育除帮助学员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外,还通过大量商业案例分析、实战模拟、甚至实地考察来培训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2004《世界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
      排名       院校      
      1 哈佛商学院 (美国)
      2 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美国)
      3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美国)
      4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美国)
      5 伦敦商学院(英国)
      6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美国)
      7 哥伦比亚大学管理学院(美国)
      8 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美国)
      9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法国)
      10 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