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税”当收“暴利”根源更当除


“暴利税”当收“暴利”根源更当除

日前,中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三家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务院及财政部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决定》、《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自2006年3月26日起国家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每桶40美元)所获得的超额收入,将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当日,《上海证券报》一篇《中国开始征收石油暴利税 起征点为每桶40美元》的报道称,继消费税调整政策推出、成品油价格上调之后,呼唤已久的石油“暴利税”终于浮出水面。

何谓石油“暴利税” 有媒体称暴利税的真实说法应是特别收益金,出自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特别收益金不是以税的形式征收的,因为税率的变动以及新税种的产生,都需要有法律依据,自然不能称为“暴利税”。为何要征收石油“暴利税”?有媒体称这一政策的出台的根本在于,因价格上涨而给石油企业带来的巨额利润不能全部由石油企业获取,因为石油资源属于国家资源。同时,征收特别收益金也让国家能够用这部分资金补贴石油下游企业的亏损,以及油价上涨为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带来的损失。

如前石油“暴利税”和征收石油“暴利税”说,是不是说明白了什么是石油“暴利税”和为什么征收石油“暴利税”,但有一点肯定是讲明了,就是石油有暴利。由此,人们不禁要问石油暴利是怎么形成的?征收石油“暴利税”能够遏止石油暴利的膨胀吗?

究竟什么是暴利什么是暴利行业?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南方网讯》曾纂文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民经济系教授刘瑞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济学中并没有“暴利”这个概念。所谓的“暴利行业”在老百姓印象中可能就是“这个行业来钱太快了,跟企业的付出不成比例。他们获得的利润是超出了平均利润和高额利润之上的。”在刘瑞看来暴利行业的产生是市场功能失灵的表现,“一般来说利润率高的行业会导致很多企业进入,从而降低该行业利润趋于正常。而暴利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限制竞争或者说竞争不充分。暴利行业产生的条件有三个:首先是这种产品社会需求量大,有一个广阔的市场。二是企业个数偏少,出现不完全竞争,由少数企业垄断了市场,或是少数企业先期进入这个市场。三是政府监管不力。”“一些行业的利润特别高,但是60%的利润都上缴政府,比如烟酒行业。而企业本身的利润也就趋于一个正常利润或稍高一点。”

由此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政府是石油暴利的始作俑者与石油暴利的最大获益者。看来要政府去遏制石油暴利是没有什么指望了。况且政府还有说法:征收特别收益金也让国家能够用这部分资金补贴石油下游企业的亏损,以及油价上涨为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带来的损失。这就让人感到蹊跷和困惑了,搞不懂这是玩的哪门子戏法,油价上涨上政府所为,让百姓多出钱,带来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损失,造成行业暴利,政府再征暴利税,从暴利行业拿来钱再给多出钱的百姓,补贴油价上涨为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带来的损失。百姓最终得到的是获利:出一进二,还是收支平衡:出一进一,还是得不偿失:出二进一。即便是收支平衡,谁又有这份闲暇逸情。一边制造暴利行业、膨胀暴利,一边征收暴利税,看似游戏实则拿老百姓开涮,难道这就是当代经济学原理?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如若把拯救一个行业,亦或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的功夫和指望托付在膨胀暴利和征收暴利税上,还言之咄咄、信誓旦旦,真是就成了暴利难除了。更何况石油巨头的大佬们对此一肚子的不情愿,直嚷嚷收益金动了他们的利,“对其盈利将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谁敢说他们不动“羊毛出在养身上”的心思,把缴出的份子从别处成倍的捞回来。政府千辛万苦、踏破铁鞋弄出的丁点 “暴利税”之优恐怕早就荡然无存了,届时,国家还能拿什么来抚慰和说服为“暴利税”埋单的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