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 益 追 求 与 道 德 批 判 | |
李 多
现在有许多人常常回忆五六十年代的日子,尽管那时物质条件不是很好。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却回想起了那时的生活,这似乎说明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缺少点什么。缺什么呢?也许缺的是一种精神,缺少生活中的道德追求。 由此,笔者想到了《现代化的陷阱》一书。何清涟女士的《现代化的陷阱》一书出版后,受到了好评,也遭到许多批评。好评和批评都说明这是一部成功的书。那么为什么反响会如此大呢?许多人都从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评说,那么是否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看待它呢?这就涉及到世俗与道德的问题,涉及到道德批判问题。这也是几百年来人文思潮中相互碰撞的两个方向。 人类的历史是经济发展史,但在经济的发展中是否就仅仅以利益为中心?经济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意味着道德沦丧?在利益面前,什么都无所谓吗?良心、道德何在?这恰恰是现代文明的痛处。 在英美思潮中重工具理性而轻价值理性。他们拒绝价值理性的终极关怀、目的追问及道德热情,结果是许多国家发生了社会性精神危机。我们现在是不是也陷入了这样一种拒绝价值理性的社会状态? 一个社会在经济的发展中,势必会出现一些利益至上、不讲道德的人,他们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除了金钱,什么都可以不顾及。所以,一个社会需要具备有效的、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以有道德的制度对不道德的行为予以约束。同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道德的呼唤。需要有人每天都对历史进程提出道德化的追问,不停地呼唤,不断地提醒,不断地批判,以校正现行制度下社会中存在的不符合公平、正义精神的现象。只有这样,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世俗化进程才不至于那样蛮横、独断、血腥。这也就意味着社会中需要有一批讲道德的、有批判精神的经济学家。 道德批判不是对财富本身进行批判,而是对不道德的财富进行批判。道德批判不是讲道德至上而阻碍或放弃经济的前行,而是讲在经济的前行中,始终要有道德理想主义与其同行,时刻校正其前行中出现的偏轨行为。 道德追求是人类的一面旗帜,但它必须与利益追求并列前行。它必须存在、发展,但它又必须以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作为自身存在、发展的条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并不是唯一的根据。经济的发展需要有道德对其进行监督,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会对政治、道德、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公平、正义是人类的理想追求。对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法律上作出符合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是将人类的经济追求与道德追求的目标固化,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对目标进行调整。制度安排必须体现公平、正义,这是人类的道德理想。正是这种追求,才形成对社会的道德批判,从而实现对制度操作过程的道德监督。 有一位学者讲:所谓知识分子,就是那些对社会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引导社会进步的人。可见,对社会进行批判性思考正是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所在──当然,这种批判不是仅仅停留在宣泄的层面。所以,从道德批判意义上理解何清涟和她的《现代化的陷阱》一书,会更好地体会到这种道德批判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
利益追求与道德批判
评论
编辑推荐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