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的“傻”与“精”


每年年初,冯仑都会写一篇“新年致辞”。2006年,他写的是《傻根精神永放光芒》。

冯仑说,“傻根精神”就是立在根上,傻向前进。“傻”就是前瞻和创新,就是为理想献身的勇气,而“根”就是根植于理想深处的价值观,及被理想激发出的无限的勇气与毅力。

不管冯仑怎么解释,在很多人看来,冯仑的确有点傻。市场这么好,只要多盖房子,银子就会哗哗地流进来,却非要走啥不去买地的“美国模式”?人家老孙从美国回来,也没走“美国模式”。宏观调控前夕,有公司派出抢地小分队,圈了大块大块地,然后就瞅着那地价嗖嗖地往上涨,冯仑却无动于衷。现在兴“国退民进”、“国退洋进”,人家万科都把国企朝开收了,冯仑却硬让国企泰达做了万通的大股东。冯仑干的这叫怎么回子事啊?

2004年,顺驰喊出了“百亿”的目标,从天津一隅杀向全国,万科、绿地、富力亦不示弱,纷纷冲刺百亿级企业。到2006年,却都不喊了。这其中,已经有企业视手中的土地为烫手的山芋。2005年上半年,南都集团董事长周治庆不得不将部分地产项目出售给万科,换取救命钱。2005年底,浙江绿城差点命断现金流。他们的故事,在“中国式商业周期”的背景下,进展得那么微妙、复杂,波诡云谲,折射出政治、经济周期带给企业界的苦乐哀愁。

现在跟冯仑关系甚好的柳传志,几年前发动了联想的多元化之战,却大部分以失败收场;因赵新先的疯狂铺摊子,如今三九处于风雨飘摇中……更别提玩家唐万新、顾雏军、张海之流。

一种传统的模式之所以成为传统,因为它在某种环境中是最“适宜”的存在。但忽视未来,必定也会被未来所忽视。企业家赚来了足够多的钞票,但也不知不觉地被套牢在原有路径中,对外界的变化毫无感知,如温水中的青蛙,失败早已注定。

“我们经历了海南的泡沫,知道周期的厉害。”冯仑一直有一个“反周期”理论,“宏观经济特别强调熨平周期,在繁荣之后怎样应对萧条,在萧条来临后怎样从容。”“在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房地产与银行之间的风险关联不大,而是跟直接投资基金如REITs关联度很大。这样一来,各是各的,死一个就死一个。但在中国,房地产跟银行关联度太大,银根一收紧,那就死一片。”

“其实我们算不得是先知先觉,只不过我们天天在想倒霉的事,所以真的倒霉了也不怎么慌。”冯仑说。

在这方面,王石是冯仑的知音。相同的经历、磨练,及超然的心态,形成了他们的商业智慧,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体会到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