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掌难鸣
——从政府角色看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经验(一)
许庆军
提要:
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市场是一个推动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发动机。但是几乎所有的经济成就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目前世界各国的竞争,就是看哪个国家最能有机地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有效地结合起来。
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如果没有市场或政府,就都会孤掌难鸣。
义乌政府是一个权威又明智的角色。这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繁荣“最大”的经验精髓。
我们认为,政府在社会和经济领域,现在越来越占据着主导地位,诸如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等,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能解决了的吗?在某些领域,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必将成为散沙一盘。就我国而言,诸如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产业畸形发展等问题,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能解决了的吗?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经验说明,政府的主导地位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政府作用/小商品市场/义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经济发展上要不要作为、如何作为,成为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更是各级、各地政府一件苦恼的事。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角色如何定位?政府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义乌在这方面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经验。
义乌,一个既不靠海又不临港的浙中之县,经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具有世界辐射力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并坐上了综合竞争力浙江第一的宝座。其中奥秘引发了国内外诸多专家的探究热情。
纵观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经历的5个阶段,在市场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政府都适时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扶持,促进了市场发展上新的台阶。二十多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义乌小商品市场由群众自发性质,发展到“归行划市”的规范化发展、成立股份制集团公司进行规模发展和今天走向国际化的会展经济,政府正确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认为义乌经验的精髓是:义乌有一个二十多年以一贯之的权威又明智的政府,其政府最能有机地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有效地结合起来。
应该说明的是,我们这里说的“政府”,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各个党政权利机构和有政府色彩的社团,是个大概念,没有政治上的意义。因此,我们用“义乌政府”这个词而没有用“义乌市政府”,以作区别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角色如何定位?政府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施政必须首先弄清自己充当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行使什么职能。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政府行为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政府和市场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各自怎么发展好自己的比较优势的问题,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这方面,义乌政府的做法是:在直接经营领域让市场去干,让经营者去干,减少对企业微观事务的干预。政府干什么呢?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尽量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解决市场不能解决或成本过高的问题,如土地使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假冒伪劣问题等。通过地方政府的规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所谓政府规制,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条件下,以矫正、改善市场机制内在的市场失灵为目的,政府干预和干涉经济主体(特别是对企业)活动的行为。如以法律为根据,制订规章、命令及裁决为手段,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交易行为进行必要的适度的控制或干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为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等等。
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有这样一段话:义乌政府在实践中深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做市场,不如做市场环境。像义乌市场里边经营活动,政府是不去干预的,但是这个千家万户要经营,它需要一个非常好的环境,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经营环境。这就是政府有所作为。比如联托运行业,政府造一个大型的联托运市场,让他们来经营,这个经营过程当中他们可能是赚自己的钱,但是提供这个平台,必须政府以供应产品的这种形式出现,使他们能够有比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竞争。比如诚信体系的建设。比如一个地方就是环境,如果社会治安环境很差,它就不可能吸引很多的商人,特别是世界各地的商人。所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是没有作为,政府应该有作为的地方去作为,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竞争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才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应该扮演的主要的经济角色。
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市场是一个推动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发动机。但是几乎所有的经济成就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目前世界各国的竞争,就是看哪个国家最能有机地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有效地结合起来。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先生认为:“在经济转型中,政府对市场制度建设负有重大责任,政府通过‘矫形手术’,把计划经济逐步改造为市场经济。政府是各种类型市场建设的推动者,在建设和培育市场的过程中,政府制订了各种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对市场进行管理。当发现市场秩序出现各种偏颇时,政府又义不容辞地要充当其校正者。国内外学术界有一些学者对‘政府创造市场’持批评立场。他们往往对市场自发作用估计过高,对政府在转型经济中建设和培育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评价过于消极。这种批评是有欠公允的。但是政府这种地位和作用的负面效应同样也不应当忽视。”(高铁生:《转型经济与市场秩序》)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研究经济学的人受到主流经济理论的影响,一般总是认为政府的干预越少越好,政府只是做基础设施、安全、财政这些服务,这对发达国家来讲是很适合。但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政府在发展中要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发达国家的技术往哪个方向发展是未知的,政府没有办法干预。但是我们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转型国家来讲,如果我们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产业的发展的轨迹是可以预测的,我们这样一个转型国家市场体制极端不完善,需要政府积极参与才可以。在这里引用亚瑟的一本书《经济增长理论》当中的一段话,基本结论是这样,如果你看到一个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你可以看到它背后非常明智的政府。但是遗憾的是更多的政府是不明智的,造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而且这个故事可以成本的书”。(林毅夫:《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2005年义乌市长论坛上演讲录》)【待续】
【广而告之】《走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探秘》即将出版
各级党政、批发市场举办管理者、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理论研究者等人士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其内在成功奥妙在哪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奥妙一直受到党政官员、专家学者及各地批发市场人士的关注和思索。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来到义乌探究中国小商品城之秘。
《走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探秘》一书作者,身为有20多年财经新闻采访从业经历的新闻记者,也是我国最早发起组织成立地区区域经济学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及秘书长、致力于区域经济研究并主编地区区域经济会刊的区域经济学者,从1999年,长年在义乌生活6年多至今,广泛接触当地党政官员、有关经济部门负责人及商位老板工业企业主近1000人次,深入挖掘鲜为人知的市场发展背后的史实,广泛收集有关资料2000余万字,亲身见证义乌市场大小事件上百次,潜心研究义乌市场发展经验,写出了这本约50余字专著——《走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探秘》。
《走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探秘》全书分10篇,其中收入了200余幅珍贵的图片,一部分鲜为人知的史料。
《走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探秘》是我国第一部以新闻记者、区域经济学者相结合的独特视角,系统、全面、翔实地总结义乌市场发展的轨迹、研究义乌市场发展经验的专著。
电邮:[email protected]电话0579/348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