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史上,王国维和梁济的投湖自尽应该算是标志性的事件。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既不是死于其朋友罗振玉,也不是表忠心于满清朝廷,他是为传统文化而殉葬;梁漱溟在谈到自己父亲死亡的时候也作如是观。作为浸淫传统文化的文化人,面临文化三千年未有大变,他们为文化殉之。
中华民族漫漫文明史,历经不断的积累、冲刷和筛选,最终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文化体系。这份带着世俗理性精神的文化积淀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凡是领受此中衣钵抑或耳濡目染既久都会对此文化大系产生“钻研愈深,望之弥高”之感。从《周易》、《道德经》到《论语》、《朱子》,这可谓“读来步步见芬芳,不经意间探骊珠。”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说有了这些,我们文化发展就营养充分了,恰恰相反。我们此文化发达必然导致彼文化落后,比如关于科学和民主的文化就不行,黎明先生认为我们不聪明也和我们文化中缺乏一些因素有关系。
王国维是一个嗅觉判断非常灵敏的人,他已经预见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毁亡殆尽的结局。果不其然,没过多长时间,大批的文化健将开始以骂中国文化为荣,包括鲁迅把中国的礼教视为吃人,把中国历史视为吃人史,他们声称要把腐朽的传统文化一脚踢进垃圾堆而代之一西方文明,胡适一时兴起喊出了全盘西化的口号:在一片喧嚣声中,大家根本没有考虑清楚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一个民族前进的步伐。我们之所以落后,不是因为我们有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缺乏什么。当数典忘祖把祖宗的东西都砸碎后,我们发现我们的资源更少,我们更落后了。
尤其可怕的是,我们这么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条西化的路线。文化文化,已经没有化的空间,文就只能成为专家学者案头研究的死标本。现在的青少年眼中的传统文化就是唐诗宋词三国水浒,稍稍成年眼中也不过增加了绣花鞋檀香刑春宫画而已。这真是可悲的事情。现在有些人(包括官员)提出开出一个现代化来,我不赞同这种提法。“现代化”是一个舶来的概念,在不同的民族中有不同的标准,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有不同的解读意义。我们要舶来西方的文化用于建设制度开发心智,也要用传统文化构建民族心理完善精神家园。我们总是讲接轨,如果没有民族的东西,我们接来只能是鬼而不是接上轨道。我相信一个民族固有的文化消亡,他的精神灵魂怎样盛放。
但是传统文化中的确有很多毒素,比如专制的思想鄙夷科学的理念,注重玄学构建却动手较差等等。中国这么多年的专制统治,国家武器把那些有利于统治的文化鼓足力气宣传,但是不利于统治的武器却尽量销毁。老子说要使得老百姓无知无识永远作奴才,这可以说是一言道尽谜底。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东西尤其是统治者提倡的东西都应该谨慎,这里面肯定有很多使得我们变愚蠢的文化毒素。
还有,国外的民主法治以及自由开放确实比较好,这是勿庸置疑的事情,好的东西我们就要学习。不能因为我们的传统中没有议会没有人权,我们就反对老百姓有人权反对国家设立议会。我们要继承更要引进,否则我们更愚蠢更落后。
这是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西方有西方的文化困境,东方有东方的文化桎梏。取长补短才是真正的有效路径。对传统文化的扬弃,需要丹心需要宽容;而对西方文化的引进,更需要勇气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