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记者站们的同志聊天时,他们向我说出了一些全国类财经媒体在地方的尴尬。比如一家全国著名的财经媒体在重庆市仅发行600份,这600份报纸发行委托的是重庆日报集团之外的一个媒介发行机构。而日报集团在当地垄断了近80%的发行份额。
我当时问记者站的同志:“他们为什么不委托日报集团发行哪?”记者站的同志说,日报集团配送的都是在当地热销的都市报,份额大而且收入高。全国性财经媒体在地方几百份甚至几千份发行量,日报集团是很看不上眼的,“怎么能保证按时按量的配送?”即使配送,也是日报集团忙完之后的选择,及送到读者手中,也是昨日黄花了!
在这个恶性的循环中,那些全国类媒体也只能另寻出路,找一些不主流的发行商来做。这些发行商积极性很高,但往往没有成熟健全的配送网络,虽然也热火朝天的干,但最后的效果却是可想而知的。
双方实际上陷入一个“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怪圈。
重庆只是这家财经类媒体的一个局部写照。类似的“重庆问题”大量的存在着全国各地。31个省市给报纸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报纸发展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浅滩。
全国性财经媒体要想打赢地方战,仅有地方上报道内容上的整和是不够的。如果配送系统跟不上,结局也只能是一头热。
我们要想成就一家中国的华尔街日报,其日报化的配送系统是无论如何也饶不过去的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