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逼退了干部基本的道德底线?


    是什么逼退了干部基本的道德底线?

  面对一些非法煤矿死灰复燃的现象,国家安全总局组织人员深入全国各地进行督查,督查中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关闭非法小煤矿认识不够,决心不大、工作不力。一些基层干部思想有抵触,态度不积极,甚至弄虚作假,逃避关闭。
  面对人命关天的大事,一些基层干部何以麻木到弄虚作假的地步,不得不让人反思:是什么逼退了干部的基本道德底线?
  第一,是选人用人机制的失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由于 放松了党性修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官本位思想严重,独断专行,一手遮天, 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营党结私、拉山头、搞派系,在自己的“小圈圈”中选人点将,这样的后果是,干部为了晋升,只看“上司”的脸色行事,使跑官要官者驾轻就熟,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表现”自己,竭尽欺上瞒下之能事,一方面暴露了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只要“大权在握”,他们可以自由地指点江山,任意地安置为己所用的“棋子”;再一方面暴露了我们的一些制度成了摆设,尽管制度完备、法制健全,但是,在“权”和“法”的天平上,由于缺少有效的民主监督和权力约束机制,常常使天平失衡或者导致“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从而造成一些地方干部“德”与“才”失衡 ,人格道德操守失范,使干部的竞优过程变成了竞次,不以卖官卖官为耻,反以投机钻营为荣,败坏了国家干部的声誉。
  第二,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机制不够健全。贪官污吏大肆贪墨,前腐后继,社会强势群体对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侵害,党政官员滥用权力甚至腐败造成对民众利益的侵害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正义机制。这些也正是滋生各种社会不公以至腐败的温床,从而使干部心目中的天平向着金钱倾斜,守护神变成了恶魔,干部正义的防线尽失。直面道德底线,由于缺乏干部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必为的保障机制,一些干部必然经受不住“时代恶习”的腐蚀。当公平与正义被破坏的时候,道德便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相反,在公平与正义能够基本上得到维护的时候,道德的力量也会强大起来。从近年来社会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丧失的情况来看,其中绝大多数都涉及到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因而导致权力的滥用甚至腐败的问题,这表明公平和正义的缺失。而道德伦理恰恰是要以公平和正义为支撑的。道德本身是不能单打独斗的。这是我们在重建道德的时候必须要明白和记住的。 
  第三,是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做崇。把狭隘的个人利益、露骨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打算看做是人类道德行为的主要动机。在政绩方面,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值论英雄,割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一方面产值飙升,经济发展,一方面社会风气败坏,黄赌毒泛滥成灾,官员腐化堕落,钻政策空子,打檫边球,闯政策红灯等等。在行为准则上,不讲职业道德,大发不义之财,挣黑心钱,昧心钱,教育乱收费,医生收红包,把公益事业变成捞钱的手段,变救人为坑人,演员走穴,偷税漏税,教授抄袭剽窃论文,假文凭假职称大行其道,为了个人利益,假字当头,投机取巧,巧取豪夺,人没人品,官没官德。在实用主义的阴风下,我们的一部分干部因此在思想上道德上出现了混乱、倒退和迷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扭曲、不关心群众疾苦、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甚至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不谋事,只谋人,同事之间勾心斗角,对上报喜不报忧,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大搞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索贿受贿,把手中的权利变成敛财的工具。
  作风正派,令行禁止,这应该是作为国家干部的基本道德地线,为什么会被一些地方的一些干部视为儿戏。我们不禁要进一步发问,是什么动摇了我们的道德堤坝,突破了我们的道德底线?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深层问题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什么没有带来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现在看来,不能简单地用物质和道德的关系来解释这种现象,也就是说仓廪实未必知礼节,衣食足不一定知荣辱。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