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证券市场“亮点”初探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增长快、运行稳、质量高”的发展格局,尤其是进入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长均有不同程度回落,银行信贷高位趋稳,宏观调控政策取得初步成效。与此同时,中国证券市场良性发展,股市迎来股权分置改革的春天逐步上扬。那么,前者对于后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案是前者对引发后者产品结构调整举足轻重。

尽管众多专家对我国经济增速维持在9%还是10%才为最优并无统一,但2006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不断高企,与部分领域产能过剩、信贷投放规模激增一道,引发了新一轮宏观调控,“软着陆”的提法也开始再次出现在许多专家的分析文章之中。综合观察,面对国家“调令如山”,各地、各行业纷纷积极响应,进入三季度,各项经济指标终于“降声一片”。籍此,如果考虑到国家政策的延续性和经济发展的惯性,20064季度,各主要经济指标仍将“以降为主”,2007年则会“降中趋稳”,一直到进入大家满意的“合理区间”为止。但事实上,出于地方发展的需要以及投资结构的调整,投资增长下降应只是一个短期现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投资总量依然会攀回高位运行,但投资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投资效益与质量或有明显提升,预计投资将由最优目标转向次优目标,2005年以来的投资热门行业也即当前投资最优目标,将受到产能过剩困扰,面临成本递增、效益递减的风险,从而诱致投资转身,去寻求市场青睐的其它行业。

因此,判断2007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体现“稳中趋缓”原则,既减轻高速增长带来的通胀压力,又避免陷入通货紧缩状态;既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要缓冲环境、资源和市场盲动的压力。预计,土地约束不会有太大缓解,但信贷环境不会偏于冷峻,投资增长的基础、环境和条件仍较宽松。基于此,可以判断国家宏观政策的扶持重点:资源集约型产业、环境社会友好型产业、科技创新活动、节能降耗、公共产品与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此影响下,证券市场产品结构将出现新的变化,与上述相呼应的领域将成最大“亮点”。各公司主打概念将体现资源集约利用、高科技、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信息化、以人为本等相关主题。

以房地产为例,受到土地资源趋紧信号的“暗示”,房地产供应尤其是适合型产品的预期也将趋紧,房产价格籍此应呈坚挺状态,尽管钢铁、建材由于产能过剩趋势可能出现价格下滑从而降低房产建设成本,但市场博弈律不会让房地产界轻易放弃追逐较高利润,也就是说,上游产品的价格变动对房价的对冲作用不会显著。预计,房地产界将利用上游价格变化对自身产品进行主动更新,高层化、智能型、高档次、环境牌乃至选址边缘化或为主题,房产新技术、新工艺、新功用也将随之进入快速应用拓展阶段。

再看钢铁,由于原材料价格将保持短缺性高位运行,尽管能源供应减趋充足会抵消部分价格成本,但因面临下游产品转型与升级的压力,自身发展将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及与此并发的企业并购重组来维持本行业的竞争力。考虑到其价格的下行趋势,预计汽车等下游产品价格竞争空间增大,产品主题更加侧重于性价比。如果这类市场不断看好,对钢铁行业将产生拉动作用,钢铁产业本身则经过如此市场磨练而进入一个新的技术型发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