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新近开通了新闻网摘短评功能,这是博客与IT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对接接轨,是价值中国万名专家评点各类财经新闻或事件的平台,是价值中国模式发展上的一个战略性举措。
我询问了有关人士,也检索了网上有关链接,发现新闻网摘的短评模式,做得好的有Digg.com在《Business2.0》,已被CNN收购,“世界商业最具影响力50人”排行榜上的影响力排名23名,包括实际的网站访问量,甚至超过了最近炙手可热的、以16亿美元被Google收购的Youtube网站(28名)。
以前并没有听说过digg模式,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DIGG模式是一种用户共同发现、发掘新闻的一种互联网应用模式,注意力不在原始的新闻,而提倡通过互动来评论新闻。Digg的创始人Kevin Rose2004年10月开始设计、开发这个网站,到2004年10月才发布第一个测试版本,正式发布的时间是2004年的
价值中国引进网摘模式,让我关注digg模式,了解一下这些对价值中国的网摘发展可能理解得更透切一些。digg其实就是一种投票机制。这种机制是真正用户驱动的,确实符合web2.0的理念,可是这个机制并不是digg最先想到的,digg也不是此领域做的最好的。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这两个网站:美国的IMDB和中国的大众点评网。
IMDB是amzon旗下的网站,最权威的第三方电影排行榜网站,它网站上各种各样的排行榜绝对多数就是依赖于网站会员的打分投票。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它,这里不再赘述。
大众点评网因为其低调的运营风格,好像国内的Blogger们知道的不多。顾名思义,大众点评网是以“点评”为其特色服务的,它目前聚焦在是中国的餐饮行业。大众点评网确实首创了国内的点评模式,并早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餐饮网站,是web2.0理念行业应用的棋手性网站。它跟Digg一样,允许会员添加餐馆和优惠信息,并对餐馆进行打分和评论。其“点评模式”就是投票机制的一种体现,特别是会员给餐馆的口味、服务和环境打分的部分。跟IMDB一样,其网站上针对餐馆的各种排行榜也是根据会员的打分综合计算排出的。 不过有一点大众点评和Digg很有差异:Digg中对每条新闻的简介是由最初提交的会员决定的;而大众点评不是。大众点评网对每个餐馆的简介文字来自于其会员对此餐馆的点评,由网站编辑根据某个意思出现的重复率来决定取舍(其网站简介中加有引号的部分都是会员的原话),并缀以连接词。我想,借鉴大众点评网,价值中国将成为国内最大的财经新闻点评部落。通过对digg模式的了解,我认为这个模式同blog,wiki一样是从bbs的一个功能演化出来的。即把bbs上跟帖评价的功能和投票功能单门提取出来后形成的,这个模式的盈利模式应该强于blog和wiki
谈到此,不能不谈一下WIKI的理念。Wiki:其背后的思想来源于1995年Ward Cunningham提出的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这是一个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的一个工具。最核心的概念就是针对一个主题进行群体协作式的写作。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大多数介绍Wiki系统的文章仅限于此,但是很多没有实践过Wiki的人还是不得要领。那么我在从功能性的角度来描述一下Wiki:
- 一个群体围绕一个定义的主题进行创作。其实这里的群体和主题都是人为界定的。
- 写作使用了一种简单的带有格式化的语言,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录入表述内容的文字,也包括影响外观的格式化信息。一般来说各个Wiki引擎都大同小异,但是会有差别。也可以支持HTML的格式化信息
- 使用超链接,这一点虽然在Web概念中并不稀奇。但是我确实是在用了Wiki才对超链接有了更深的理解。超链接使得主题之间有了某种联系,从而形成一种网状结构。事实上,我们在理解某些东西的时候总需要有某种结构,例如对一本书来说,一个树状结构是普遍被人所接受的。但是一个支持网状结构的超链接可以变化成任意一种结构。事实上,在Wiki引擎中就是使用线性队列辅以超链接。理解了这一点之后,早期大家都在为如何构建一个树状菜单而挠头的事情就显得很好笑。
- 有版本控制。每一次修改都在版本上递增。
就是这么一个基本概念,但是却可以用作很多地方:
- 文档共同写作
- 知识共享
- 信息发布
事实上,就是这么几项简单的功能却几乎延伸到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价值中国博客平台将据此不断创新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