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著《思想长征》后记


跋:抓紧时间赶路

自从和文字打交道以来,我一直勤勤恳恳地耕耘着自己这块“一亩三分地”。我像一头在茫茫沙漠里一心赶路的骆驼,不管前路如何艰难,只要能留下自己或浅或深的足迹和叮当作响的驼铃,我就会乐此不疲地走下去。

这些年,我写过小说,从短篇到中篇直至长篇,都有幸得以发表、出版并获奖;写过诗歌,发表后也获得过权威奖项;开过散文专栏,受到读者关注并得到好评;写过评论,得到学术前辈的肯定和赞誉。在文学日渐式微的年代,我一心一意依然故我不无固执地走在这方园地里,我不管别有用心的“小”人对我发出的“哂笑”和“诬陷”,我只管赶路,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和他们理论。

2003年以来,也就是《灯下走笔》出版后直到现在,我把更多的精力转向了评论和学术写作,这是我为自己今后从事学术研究所作的铺垫。我非常感激身边一些人对我的厚爱和关怀,他们不时善意地提醒我注意自己所处的环境,多写一点和学术靠近的文字,于是就有了这本书:《思想长征》。

《思想长征》是我目前最为满意的文字。这本三十余万字的著作是我近两年来学术评论的集合,它们已经在《山西文学》、《佛山文艺》、《当代人》(《河北文艺》)、《中华读书报》、《读书时报》、《中国教育报》、《作家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现代语文》等期刊、报纸发表过,是经过“检验”合格的文字。和《灯下走笔》相比较,这本书更能体现我“独立思想”的追求。我极力让自己的研究走向边缘,这不是剑走偏锋,而是个体言说的需要。

经过努力,本书有幸和我的另外一本评论集子《精神游走》一起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作为立志以文学和学术两幅笔墨抒写人生的我,这是莫大的慰籍。在此,我特别感谢欣然应约为本书作序的李新宇先生,作为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著名学者,给与我如此大度的鼓励让我深为感动。我还要对这本书所选入的书影的作者表示感谢,作为本书一个特别的体例,恰到好处的书影插图确为本书增色不少。

       我深知,思想的道路漫长而艰难,这也是本书取名《思想长征》的一个主要原因。我相信,有不断开放的社会和进步的民主,有前辈的关怀和同道的鼓励,我会更加稳健地走在“独立思想”的大道上。作为学术评论的合集,本书定会有不少缺憾,敬请读者朋友们给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