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司眼里是奴才而在下属面前却又要变成主人


在上司眼里是奴才而在下属面前却又要变成主人

汪华斌

我自从在网上发表了‘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奴才而不是用人才’的贴子后,很多朋友和网友寻问我是如何处理上司与下属的关系的;我说就是‘在上司眼里,你只能是奴才;而在下属眼里,你又必须是主人(并具有专家学者式的权威)’。

是啊!想当初我在国有企业为什么从不能提拔,不仅仅因为我的学历总是比领导高;更在于我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因为我在实习期间就能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正式论文;这可是相当多的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员也不一定能达到的。结果从一开始我就在上司眼里成了‘挡住他(她)阳光的人’,自然提拔也就成了与我与关系的词;因为你比自己的领导他(她)还强,你还能指望能得到他(她)的提拔吗?因为我们的干部制度是领导提拔制,而不是由第三方进行的自由竞争制;根据帕金森人才结构定律,领导只会提拔比自己能力差的人;这是第一原则。

有人说提拔是按忠诚度定的,其实错了;因为有几次我与领导的关系还相当贴,结果还是不提拔;因为提拔自己的助手时,领导们并不是真的以忠诚度为第一原则;而是先看提拔者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构不构成威胁。如果都不构成威胁,才是在同等条件下看忠诚度。所以我们知道奴才的本性有两点,一是自己的能力要在主子之下;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对主子的五体投地;二是奴才的综合能力还要强,即方方面面的能力都要有一些;同样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正确理解主子意图的能力,而且执行起来还能保证不走样。

大家应该看到,自己的官再大;实际还是在执行上级领导的意图,根本不可能独立自主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就是‘为什么只有成为奴才的人才有提拔的可能,而提拔后同样还只能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装奴才;因为只有奴才才能保证上司重用或保护你,不然你的官场之路也就走到了尽头’。有人只看到只有奴才才能走上领导岗位,却不知任何人对自己的上司应该是一辈子的奴才。

我们同样都看到每个人的两面性,对自己的上司时,自己只能是奴才;因为我们还想从上司那里得到好处。可一转身,当我们面对自己的下属后;马上就是主人的面孔,因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些人不知道文化,但‘上行下效’还是懂的;自然就把自己领导在自己面前的行为,纹丝不动地照本宣科到自己的下属面前;自然在下属面前自己又成了‘至高无上’的主人(含权威),这就我们在中国做官‘人’的两面性格;也是我们官场‘衡古不变’的定律。

可能有人不服气,认为‘没有这么严重’;但自从盘古开天地,我们见过下属是主人的事吗?估计没有,我们见到的第一批在上级领导面前自称主人的人;那是在我国国有企业第一批下岗人员的名单中。这些人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主人,敢于质问领导;结果自然走在了下岗的前面。我们同样也不会忘记1957年成为右派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不把自己当成领导奴才的人;因为他(她)们敢于对领导直言不讳,结果右派成了终身的枷锁。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把领导不当主人’;不然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实际在自己的上司面前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奴才;可当自己面对下属时,即刻自然成了‘至高无上’的主人;这是我们社会的基本现象,任何人想改变它;最后只能是‘遗憾终身’,会认为自己的一生是在虚度;当然梦想与理想更是远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