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学研究应引进理论和方法


方志学研究应引进理论和方法

 

王照伦

 

    目前,方志学研究进入了低谷,以下三种方志现象可以成为这一问题的注脚。一是人们对方志学研究的热情降低了,研究方志学特别是对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数在不断地减少;二是方志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方志学范式至今尚未建立;三是在各级各类方志刊物上很难看到方志学理论研究的力作,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些如何编志书之类的文章(尽管这是不可缺少的)。这一方志现象产生的原因虽然是复杂的,但我们在方志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上比较单一,是基本原因之一。我认为,要改变方志理论研究的徘徊局面,使方志学汇入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潮流之中,开展跨学科研究是一条可行的路子。由于跨学科研究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泛的课题,一篇短文不可能解决其中的所有问题,本文仅对方志学研究如何科学地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包括借用、引进、移植其他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应掌握的原则作些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志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可行性

    我们从科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中可以看到,由于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导致甲学科所揭示出来的客观规律和使用的科学方法,能够应用到乙学科中去。更多的情况是,甲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某种限制、扩展、类推可以为乙学科的研究提供借鉴,或者说能给乙学科研究一些启迪,使乙学科的研究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这种现象不仅在自然科学各学科内和社会学科各学科内有明显的表现(如数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往往会被物理学借用而使物理学研究获得突破,化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用在医学研究中从而使医学研究得到深化,考古学研究成果用在史学中使历史学研究有重大进展,等等),而且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反映(如史学引进自然科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从而导致计量史学的产生)。有关方面为了推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于1995年在京举行过一次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知名人士之间的交流,《人民日报》曾以《科学与艺术的对话》为题作了介绍。种种迹象表明,学科之间的渗透趋势越来越明显。

    具体到方志学来说,虽然方志产生的历史很长,人们对方志及方志学的探讨也在不断深化,但方志学的学科地位至今尚未建立。从这个意义上讲,方志学还是一门新兴的或者说十分年轻的学科。要使方志学尽快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为方志学研究服务,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二、必要性

    在文明成果垂手可得的今天,任何学科的科学研究都没有必要从零开始。方志学研究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在前人科研劳动的基础上构筑自己的理论体系。那种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另起炉灶的方式,是十分有害的。方志学这一新学科的建立,必须很好地利用目前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和武装自己。这既是学科建设的普遍规律,也是方志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一条“捷径”。

    我们知道,方志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因为不仅志书记述的对象囊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而且方志学和史学、年鉴学、编辑学、出版学、统计学、文献学、目录学、文字学、考古学、区域研究、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许多方面,方志学与这些学科存在交叉关系。这就使得方志学有条件和有必要移植或借用相关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自己的研究服务,使方志学学科建设走上快车道。但是,方志学对其他学科成果的移植、借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生搬硬套地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拼凑在一起了事,而是消化、吸收和再创造。

    三、基本原则

    虽然方志学可以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借用理论和方法,但是这个借用是有原则的。我们在引进和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时,应结合方志学研究和地方志工作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我认为,按下面三个原则去引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保证这一工作健康进行。

    首先,应遵循“相似性”原则。我们看到,在种属相近的植物之间进行嫁接成活率较高(如果在马尾松上嫁接桃树根本不可能成活,而在杏树上嫁接桃树则成活率会很高。因为马尾松是松科常绿乔木,杏和桃都是蔷薇科落叶乔木)。方志学研究在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时也应借鉴这一经验。

    与方志学最接近的学科当数史学,其次是年鉴学和地理学。这四门学科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有相似甚至相同的部分。方志学应当很好地利用史学、年鉴学和地理学已有的理论的方法为自己服务,同时应借鉴它们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使方志学研究少走弯路。

    其次,要按“统筹兼顾”的原则办事。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说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只要是对方志学研究有帮助的都要考虑引用。不能因为方志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而只注重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借用,忽视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引用。我们利用数学对一些方志现象做定量分析,或者建立数学模型,可能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使方志学研究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这是其一。二是要从方志学整体出发考虑问题。在方志学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只要有利于揭示方志现象固有的运动规律,哪怕是一种说法、一个概念甚至一个符号也要虚心借用。三是应注意国内外各种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引用。我们考虑方志学的某一问题时,在千思不得其解之际,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或者用另外一种模式去思索往往会看到一片新天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对方志学研究更为重要。

    再次,应确立“创新”原则。创新在科学研究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切学科概莫例外。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有它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条件极其环境,不大可能直接拿过来就能用于方志学研究之中,我们应当在熟悉、分析和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方志学研究的实际做好发展和创新工作,使之变成方志学的理论和方法。

                                     

                                  

 

黑龙江史志,1998,(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