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使命与中国的未来


     如果你向一个日本人提起松下幸之助,你会看到一种肃然起敬的表情。倘使你以为这仅仅是对成功者的尊重,那就错了。
    大和民族对成功者,或者说强者,具有比其他民族更多的崇拜心理,但在其骨子深处,
确是极其强烈的自大心态。即使在日本民族内部,别人的成功也许值得尊重,但未必会有尊
敬,而松下幸之助之所以获此殊荣,更多的原因是他和他的企业为日本做出的巨大贡献。
    研究松下或研究日本其它企业成功原因的成果很多,但多是从技术层面进行诠释。无可
否认,近代日本的崛起,与其向欧美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密不可分,但这些只是外在
的因素,真正核心的因素,却是日本民族内在的精神,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强烈的人文使命
感。
    企业的使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中国,却将之具象化了。在许多著名企业所宣扬
的企业使命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追求利润最大化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使命,在这些企业眼
中,所谓的使命,就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目标,就是满足资本获利要求的一个
指标。
    我们不反对资本对利润的追求,事实上,只有利润才能让企业生存、发展下去。但是,
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构成单位,所追求的绝对不应该仅仅是利润。企业的使命究竟应该
是什么,松下幸之助制订的公司“纲领”也许是值得关注,在这个“纲领”里,松下的表述
是:顾念公司营利和社会正义的协调,谋求国家工业的发达,并期望能使社会大众生活有所
改善与进步。
    松下认为,经营的第一理想应该是贡献社会。以社会大众为企业发展考虑的前提,才是
最基本的经营秘诀。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如同宗教,是一种除贫造富度众生的事业。并把
担负起贡献社会的责任作为经营事业的第一要件,松下甚至把企业当作宗教事业来经营。而
这也是松下幸之助和他的企业赢得日本国民尊敬的主要原因。
   客观地说,我们并没有要求中国的企业站在这样的高度。从另一个角度讲,正是因为把
自己的企业、事业纳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中,才需要不折不扣地强调赚钱、赢利,只有这样
才是对社会的贡献,如果组成社会的团体、个人都亏损,就没有社会的“赢利”,所以,如
果不考虑利润的去向,可以断言,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在本质上是合理的。
    然而,现在的事实是,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利润却揣进了个人的腰包,社会
正义的主张并没有因为企业的利润而得到任何改善。以充满暴利色彩的房地产行业为例,企
业利润的增加不但没有为社会公众带来任何的福芷,反而带来了无穷的哀叹与绝望,这样的
现实,又意味着什么样的结局?
    就行业的特点看,尽管政府一再强调房地产对于GDP的重要意义,却也无法否认,房地
产的发展对于实实在在的综合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意义。纵使房地产企业都充满了十足的人
性关怀,这个行业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极其有限的,更何况这只是一种假设?
    可是,现在,连这种假设也只是一种奢望。至今为止,尚没有任何一家房地产企业宣扬
自己的使命就是使中国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相反,倒是不少的房地产大款公然宣称商
品房就是为少数富人而盖。
    也许,对于具体的企业,我们不应苛求太多。但是,毫不夸张地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的潮流下,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该国企业的未来。而企业的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有没有一个抱负远大的企业使命。

    松下幸之助和他的松下,仅仅是日本企业的一个符号,可这个符号却让我们惶恐了。面
对这样的对手,看看国内的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不禁有些怀疑,中国,还有未来吗?